張家界——這里風光無限好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之源,武陵山的腹地,總面積為9563平方公里。其氣候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四季宜人。
張家界地處于云貴高原隆起區與洞庭湖沉降區之間,既受隆起的影響,又受沉降的牽制 ,加上地表水切割強烈和巖溶地貌極其發育,形成了當今這種高低懸殊、奇峰林立、萬石崢嶸、溪谷縱橫的自然奇觀。
八十年代以前,張家界還不為外人所知。自從畫家吳冠中先生于1979年底發現這片神奇的土地之后,嘩然傳開。現已成為規模宏大,集游山、探洞、平游、漂流、民族風情表演等內容于一體的全國罕見的綜合類特級游覽勝地。
張家界市全市人口153萬多,其中土家族、白族、苗族、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占全市的64%。張家界市現轄有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四個縣級行政單位。中國革命最富于傳奇色彩的賀龍元帥就誕生在這一塊神奇的土地上。
張家界,歷史悠久,風光旖旎。自從畫家吳冠中先生于1979年底發現這片神奇的土地,經過18年的大力開發建設,現已成為規模宏大,集游山、探洞、平游、漂流、民族風情表演等內容于一體的全國罕見的綜合類特級游覽勝地。
張家界市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楊家界等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此外,市境主要自然、人文景觀還有“武陵之魂”天門山、“百里畫廊”茅巖河、“亞洲第一洞”九天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江南名剎”普光禪寺、“楚南盛景”五雷山,以及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農故居等。全市已開發景區景點12處,開辟游覽線30多條,可供觀光游覽的主要景點景觀300余處。
張家界市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八五”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市境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其中一級保護的6種,二級保護的20種;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5種,二級保護的有21種。全市有自然保護區5處,總面積3.4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即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面積2.32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即張家界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0.87萬公頃。已建立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市森林覆蓋率63.66%,活立木蓄積量1024.1萬立方米。
張家界市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在這里生活著漢族、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20多個民族,其中的這些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繁衍、發展、承傳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和習慣,包括生產生活習俗、婚嫁喪葬習俗、信仰習俗、歲日節令、歌舞曲藝等。其中,以土家族的擺手舞、茅古斯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接龍舞,融合多民族的九子鞭,儺愿戲、花燈,以及大庸陽戲等最具代表性。游客進入張家界市境,隨處可見土家苗寨、吊腳木樓、石磨水碾、筧槽筒車、小橋清溪。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渾然一體,成為張家界市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部,距省會長沙約400公里。這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的國家級著名旅游風景區,總面積369平方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辟有旅游線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 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巖風林地貌,整個景區,溝壑縱橫,巖峰高聳,綠樹翠曼,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武陵源是當今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家之一,風景區面積369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和楊家界景區四大部分組成。共有30多條游覽線。精華游覽線有黃石寨、金鞭溪、天子山、黃龍洞、寶峰湖等五條。新近開發的楊家界景區因其獨特的生態資源的絕美的風景吸引了不少游人心弛神往。
武陵源,被國內外游客譽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奇山” 、“山的代表、山的典型、山的精靈”、“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中國山水畫的原本”。景區內三千座巖峰熱撥地而起,聳立在原始曠野之上,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莽蕩峽谷之中,可謂融、林、洞、湖、瀑于一身,集奇、秀、幽、野、險于一體,“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天”,因而被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2年,國務院批準建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從而填補了中國無國家公園的空白。1992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張家界下屬的武陵源接納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對象,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后,境內的天門山又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1986年,中國的第一條漂流旅游線在市境內的茅巖河開發推出。至今,全市又新增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個(茅巖河、九天洞、天門山)。全市被列為省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500平方公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又名青巖山,1982年9月25日被國務院命名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其中喬木類517種相當于整個歐洲的一倍多,森林覆蓋率達97.7%以上,公園內幾千座山峰撥地而起,千姿百態,鬼斧神工,令人傾倒。這里3000座奇峰撥地而起,巖峰的四邊如斧砍刀削般齊整而又形態各異。巖縫幽谷間,一年四季,泉流巨瀑,構成了一幅幅奇特美妙的圖畫,主要游覽點有黃獅寨、腰子寨、袁家界、砂刀溝、金鞭溪等。其中黃獅(石)寨、金鞭溪為游客必去之地。 峰林奇異,是張家界景觀的一大特點。既形態各異,又相互對立,觀之毫無呆板之意,仿佛一切都是經過藝術大師的著意安排。張家界不僅山奇、而且水秀。位于砂刀溝猴兒洞下的瀑布,從200多米高的石壁頂上飛瀉而下,聲如雷鳴,勢若奔馬,蜿蜒于山巒深谷間的金鞭、琵琶溪、花溪、礦洞溪、砂刀溝等5條溪水,汩汩流淌,與天上的白云、兩岸的綠樹相映成趣,置身其間,飄飄然如入仙境。山奇、水秀,構成了張家界奇幻美麗的風貌和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