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轎車轉向分為
前輪轉向(2WS)和
四輪轉向(4WS),前者普遍使用,后者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技術,主要應用在一些比較高級和新型轎車上。
所謂四輪轉向,是指后輪也和前輪相似,具有一定的轉向功能,不僅可以與前輪同方向轉向,也可以與前輪反方向轉向。其主要目的是增強轎車在高速行駛或者在側向風力作用下的操縱穩定性,改善低速時的操縱輕便性,在轎車高速行駛時便于由一個車道向另一個車道的移動調整,以及減少調頭時的轉彎半徑。

結構 四輪轉向裝置按照前后輪的偏轉角和車速之間的關系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轉角傳感型,另一種是車速傳感型。轉角傳感型是指前輪和后輪的偏轉角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變關系,即后輪可以按前輪偏轉方向做同向偏轉,也可以做反向偏轉。車速傳感型是根據事先設計的程序規定當車速達到某一預定值時(通常為35至40公里/小時),后輪能與前輪同方向偏轉,當低于某一預定值時,則與前輪反方向偏轉。目前的四輪轉向轎車既有采用轉角傳感型,也有采用車速傳感型,還有二者兼而用之的。例如
馬自達929型轎車的四輪轉向就是具有兩種類型的特點。
原理 從汽車轉向的基本過程來看,無論采取怎樣的轉向形式,都是使汽車在轉彎時產生重心的平移和繞著重心的轉動,這兩種運動的結合促使汽車完成了轉向的過程。當汽車方向盤的轉角和車速都確定下來的時候,那么前輪轉向汽車的行駛狀態是單一的,而四輪轉向汽車的行駛狀態則會隨著后輪與前輪之間的角度不同或相同而變得多種多樣,這是兩輪轉向和四輪轉向的根本差別所在,也是后者比前者優越的關鍵之處。汽車前輪在做轉向時,會產生一個作用在前輪的側向力,這時后輪也會產生一種離心力,這種作用力就會使車輛在垂直軸線方向上產生一個
扭矩,增大了傾翻作用力使車輛不能穩定。而有四輪轉向裝置的汽車,前后輪會相互配合,減弱傾翻作用力,側滑也會減少,從而保障了行車的安全。
汽車在做直線行駛時,由于受到車速和路面側向風的影響經常會走偏。這時有四輪轉向裝置的汽車的微處理機就會根據車速和前輪轉角加以計算,確定后輪的轉角數值,以變動對變動來保持車子行駛的穩定性。
結構 四輪轉向轎車的前
后輪轉向裝置之間的聯系形式有機械式,也有液壓式、電子式等。目前四輪轉向裝置已將機械、液壓、電子、傳感器及微處理機控制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轎車的轉向特性,提高操縱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