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卡羅拉、明銳的強勢加入,各大廠商頻頻降價、優惠促銷,中級車市激戰正酣。在國內車市全面步入“消費者主導”的時期,各汽車廠商如何才能制勝中級車市場?其實,套用業界“得消費者得天下”的說法,中級車市場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各廠商圍繞著如何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展開的競爭。有關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中級車的需求點,特別是10萬-15萬元區間的中級車,主要集中于空間、配置(安全性)以及價格三大方面。
數字:40個月產銷50萬輛
消費者對中級車的偏好,從“新三樣”:伊蘭特、福美來、凱越的持續熱銷中,不難得到見證。在目前“消費者導向”的市場環境下,中級車的產品賣點必須符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回顧中級車市,通用公司的凱越,包括其三廂車型和旅行車,用了4年時間實現50萬輛的銷量;而北京現代“后起之秀”伊蘭特則創造了40個月產銷50萬輛的神話,消費者稱其為“家轎之王”。這兩款車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猛進,是因為它們恰好迎合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但以“新三樣”為代表的福美來一代車型,在競爭力始終沒有達到伊蘭特以及凱越的高度,福美來二代的任務之重可想而知。
賣點:經濟實惠消費者才買賬
在中級車中,伊蘭特、凱越車內空間都很寬大,伊蘭特軸距長一點,高度上凱越比伊蘭特高2厘米。伊蘭特巨大的后備廂空間是許多同級車無法比擬的,后備廂容積達415升,在放倒后排座椅后可增至1221升。福美來總長較短的車身長度,加之較小的轉彎半徑,讓人在繁華的都市擁擠的車流中行車更加自如。伊蘭特齊全的配置也值得一提,伊蘭特的前后輪都采用了盤式制動,配置有ABS+BAS系統。在被動安全方面,1.8L伊蘭特是同級車中惟一一款將側氣囊和TCS列作基本配置的車型。另外伊蘭特座椅加熱器也很受消費者喜歡。目前,福美來二代售價達到8.18萬元至11.18萬元、伊蘭特的價格已優惠到9.2萬元;凱越也到了9.5萬元。高性價比,經濟實惠才是賣點,這樣的車消費者才買賬。
軟肋:最大價格差距達到3萬元
和“新三樣”相比,新上市的卡羅拉、明銳和馬3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它們在外形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在空間、配置上也各有千秋,而價格卻都是這三款車型不容忽視的“軟肋”,市場表現如何目前還難下定論。卡羅拉較之第九代花冠在車寬和車長上都有加大,但軸距仍與上一代花冠相當,實際空間上并沒有表現出太多優勢。在配置上,卡羅拉還算齊全,最高配車型上還出現了VSC安全配置。在售價16.68萬元和17.98萬元的兩款高配自動擋車型上,卡羅拉配置不錯,如方向盤音響控制按鈕、電動天窗、真皮座椅等。明銳、馬3顯然是以卡羅拉為基準作出的定價,這幾款車的價格遠遠超出同級別車型,最大價格差距甚至達到了3萬元。據悉,目前市場上卡羅拉竟然還要加價才能提到現車。
背景:錯綜復雜的關系影響銷售
這些新車上市前后的強勢宣傳,的確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但廠家一擲千金投廣告,最終還不是要由購車者埋單?對于日益理性和成熟的消費者而言,這一招是否還有效,實在不得而知。新卡羅拉是否能夠贏得市場,還要看它是否能放下高高在上的身價。此外,馬自達3最初上市是在2006年3月,隨后經歷停產和復產等一系列“撲朔迷離”的問題。消費者能否打消顧慮,重新接受馬3,這也是一個有待廠商解決的問題。
特別提示
在這個消費者導向時代,消費者的需求是中級車發展的絕對指揮棒。對于中級車而言,只有產品賣點和消費者需求相一致的車型,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在購車過程中,理性認識自身的需求,按圖索驥,看清產品賣點,無疑是科學購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