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安全認證:汽車是具有公眾安全關聯性的社會類商品,其安全監管涉及到整車制造、配件、運行、舊車交易、養護、維修、報廢等全程環節。對于汽車的改裝(精裝)可分成新車改裝(精裝)與在用車改裝(精裝),新車改裝(精裝)是在汽車上牌前由廠家或其指定的改裝廠完成的,可稱之為原廠品牌改裝(精裝)車,這類汽車有原廠的技術支持、質量把控及品牌許可,因此,有些項目可以納入視同或免除的范疇。而在用車輛的改裝(精裝)尚缺乏行業標準與安全認證體系,有待于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目前已經與歐盟汽車改裝協會(ETO)、日本GT組織、英國汽車改裝協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成立了國際汽車汽車改裝市場聯盟溝通機構,就了解、借鑒、學習國外汽車改裝市場的管理方法與技術服務標準進行深入的研究與交流。
六、經營資質: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對汽車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實行的是準入管理,如整車制造、舊車交易、汽車報廢拆解、汽車修理等環節的經營資格采取的是審批制。汽車改裝(精裝)作為一種新興的市場業態,是否屬于特殊行業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其難點在于我國的行業代碼中是并未列入“汽車改裝”,也就是說“汽車改裝”在中國還不能稱之為具有法定意義的行業。但從實際市場情況來看,汽車改裝(精裝)既涉及裝飾項目,也包含著加裝設備、換裝配件等修理業務的內容,同時,汽車改裝(精裝)所使用的零部件、技術、研發等又自成體系,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從我國對公眾產品的管理角度來看,汽車改裝(精裝)市場實行分級管理是最有可能的政策思路,涉及法規中對整車強制性標準進行改動的項目必須取得安全認證;涉及部件換裝的部分應符合法規中針對零部件的技術標準;而對于不涉及強制認證范圍的精裝項目則由行業組織以自律方式進行市場化制約。
另外,汽車改裝(精裝)領域的從業人員也應加強培訓、認證及資格管理。
七、售后服務:汽車改裝(精裝)關聯著產品品質及技術服務品質一軟一硬兩項指標,因此,明確售后服務的主體非常重要。本著誰銷售、誰負責的服務原則,應盡快建立行業售后服務公約,并細化售后服務的具體內容及責任界定標準,這不但有利于減少經營糾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市場認可度及樹立行業公信力。
綜而述之,我國的汽車改裝市場將在三至五年內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汽車改裝(精裝)將成為產業鏈的增值環節,并在擴大產業概念、提高產業輻射、拉動產業經濟上下游的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看,汽車改裝(精裝)是消費文明、個性文化以及生活觀多元化的具體體現。因而,它具有著提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地位。但應該注意的是,完全照搬國外的經驗、觀念與作法并非能適合我國的國情,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求得創新與發展也許才是我們需要樹立的科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