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你也能看到其中的錢景。在百度上敲出“GPS產業”幾個字進行搜索,會出現1,150,000篇相關網頁,充斥著“井噴”、“前景廣闊”、“春天”等字眼,一片盛事景象。事實也是如此,2006—2007年,風險投資在GPS產業中異常活躍:2006年5月23日,電子地圖導航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靈圖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獲得由戈壁投資合伙人(Gobi Partners)牽頭的3000萬美元風險投資注入;2006年9月,美國中經合集團和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共同投資北京圖為先科技有限公司1000萬美元;2006年10月,紅杉資本中國基金、KPCB、華登、聯想投資共同注資高德軟件有限公司2000多萬美元;2007年2月負責國內首款GPS導航手機市場營銷的深圳圣尚科技獲得高達1000萬美元的投資。
雖然GPS涉及車載、手持、航空、航海、航天、武器、測繪授時七大領域,但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與民用生活息息相關的車載和手持導航領域。“GPS導航儀未來的方向就要像手表一樣,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每個人隨便使用,一看就懂。”我國最大的導航電子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NavInfo)總經理孫玉國博士說。
早在2000年,GPS導航儀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但當時由于地圖質量和價格的原因,一度僅是少數機構的專用品。但隨著LCD、SD卡等系統設備的成本的大幅降低、電子地圖精確度的完善、大量系統芯片廠商的介入和用戶對于基于位置的服務需求增加,GPS導航進入到大眾視野。僅以車載導航為例,據數據顯示,2006-2009年中國汽車GPS導航系統市場年增長率將超過50%,預計到2009年中國汽車GPS導航系統終端的銷售額將接近100億元。“手持導航市場更大,車載只是手持導航市場成熟前的過渡產品。”東方聯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峻林說。面對如此利好的前景,電子地圖提供商、汽車電子企業、家電廠家和IT企業都紛紛挺進導航領域爭奪市場。
“這行業的企業太多了,僅北京就不下千家,更不用說廣東那些小企業聚集的地方了。”北京神州星宇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勇笑言,“和我們公司有聯系的公司都數不過來。”
但現實給這些抱著淘金夢的企業當頭一棒。據統計,2006年我國手持GPS設備的出貨量的28.8萬臺,雖然有所提高,但比起4億的手機用戶,總量依然很小。而我國汽車GPS導航系統裝車率也不到2%,與日本的60%和歐美的25%差距甚遠。盡管很多人從中看到了驚人的成長空間,但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妨礙了GPS導航儀的發展步伐?”
“這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還很混亂,沒有標準,沒有完善的政策法規,諸多的問題成為了絆腳石。”北京神州星宇總經理宋勇坦言。
“我朋友買過一個GPS導航儀,按著指示開卻開錯路了。”出租司機朱師傅對這個高科技玩意并不“感冒”,“還不便宜呢,記得差不多2000塊左右,不好使。”
“他使用的可能是盜版地圖。”我國最大的導航電子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NavInfo)總經理孫玉國博士說。如今,在各種媒體上,反映電子地圖盜版引起安全隱患的報道屢見不鮮,有的被交警開了罰單,有的開進了死胡同,甚至有的差點開進河里。“電子地圖是一個投入很大的行業,沒有資金實力的公司自然會走歪門邪道。”孫玉國博士解釋道。2006年,四維圖新全年就投入了2個億進行研發,這個數字足以讓急于搶占市場的小企業望而卻步。“投入太大了,尤其在中國這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靈圖軟件總經理唐寧浙感嘆道。面對中國每年30%的路網變更速度,要想提供給用戶一種優質的電子地圖,要投入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更新費用,無疑,電子地圖是一個需要規模性生產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