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1世紀惟一增長的資源,再生資源產業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據中國再生資源利用協會統計,我國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達3000億元左右。
“因為收不到生產原料,公司先進的環保設備大量閑置。”天津東邦鉛資源再生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本錫很無奈。走進天津東邦鉛資源再生有限公司,記者發現,偌大的廠區內靜悄悄的,沒有一點開工的跡象。先進并閑置著,這就是該公司的現狀。
正規軍拼不過地下渠道
天津東邦鉛資源再生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消化汽車、蓄電池產業鉛廢料的循環型企業,年產能為1.2萬噸再生合金鉛。報廢鉛酸蓄電池早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處理不當會帶來嚴重的“鉛中毒”,回收利用企業須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而天津東邦是該市惟一一家持證企業。
按照設計產能,公司每年需廢舊鉛酸蓄電池約兩萬噸,但目前除了兩家股東企業提供約6000噸廢舊鉛原料,其余原料只能依靠從一些民間廢品回收中心高價收購。但由于公司按環保要求生產,本身成本比小作坊要高出約30%,而且從民間渠道收購廢舊鉛酸蓄電池拿不到進貨發票,因此,公司沒法抵扣進項增值稅,無法跟地下渠道競爭。
環保部門認定的合規企業因為原料缺乏大量閑置,沒有任何資質的小企業、小作坊卻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地下產業鏈”。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這是國內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
記者在浙江臺州采訪時,曾見整村的人在回收處理廢電器。離著作坊還有一段距離,橫流的污水夾雜著刺鼻的氣味隨處可見。作坊中完全的手工不規范操作嚴重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卻擋不住貨源滾滾。“每天都有專門的人來送貨。”有村民告訴記者。
中國再生資源利用協會常務副會長何方明說,長期以來,我國再生資源企業面臨經營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等諸多問題,企業現代化、產業化程度在600個行業中都排在末位,整個行業也沒有形成一支專業化經營、生產隊伍,更缺乏一整套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
浪費帶來的資源增長
一面在浪費,一面在增長。再生資源因其可觀的利用價值和巨大潛力,被稱為“第二礦藏”。作為21世紀惟一增長的資源,再生資源產業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從世界范圍來看,再生資源產業的產值每年可以達到6000億美元,據中國再生資源利用協會統計,我國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達3000億元左右。
我國是世界第一橡膠消耗大國,也是世界上廢舊橡膠發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給記者提供的數字顯示,我國橡膠資源僅占世界橡膠總資源不足10%,每年缺口在50%以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范仁德說,如不改變目前的利用結構,橡膠供需形勢將更加嚴峻。我國家電業的電子廢棄物以每年8%至10%的速度攀升。專業人士介紹說,電子廢棄物中有大量貴重金屬,如金、銀、鉻、鎳等,我國現在一方面大量開采這些貴金屬,另一方面又在加劇浪費和污染,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剪刀差。
而亂戰的窘迫又加大了這種剪刀差,嚴重阻礙了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另外,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法規,現有的一些激勵政策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這一狀況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改變。前不久,國家發改委起草的《廢棄電子電器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式列入國務院2007年的立法計劃。在目前沒有法律的情況下,專家認為,應建立完善、規范的廢舊物資收購網絡,規范發展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形成區域經濟或跨地區的大型連鎖回收網絡、回收加工基地,統一加工生產合格原料,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