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出臺如箭在弦
十六大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力爭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而達到這一目標顯然需要支柱產業的拉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揚告訴記者,從世界經濟增長規律來說,一般不動產和汽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最明顯的。然而在我國,多年來這兩種具有巨大推動力的產業卻一直都沒什么動靜。從前兩年開始,房地產終于出現了高速增長,而今年,汽車工業也終于浮出水面,顯示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和能量。
今年1至7月,汽車工業所屬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3%,拉動工業增長1.5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對工業10%的貢獻率和拉動工業增長1.1個百分點的水平。而8月份,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4.4%,首次超過了一直領先的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業,成為對工業增長拉動作用最大的行業。
在這種狀況下,政府有關部門開始積極考慮為汽車工業開辟“綠色通道”,以有效的政策措施來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日前,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在“國際汽車高層論壇”上表示,為繼續扶持汽車工業的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出臺四項有關政策,包括《汽車消費管理辦法》、《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促進汽車工業發展的有關規定》和《汽車金融機構及個人汽車貸款管理辦法》等四項。
張國寶表示,中國銀行草擬的《汽車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草案經征求相關企業及人士意見,并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后,進行了修改,他已于11月27日代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簽字表示同意,經其他相關部門批準后即可最后出臺。同時《個人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也在加緊準備中。
此外,《關于進一步促進汽車工業發展的有關規定》目前已進入最后審批階段,預計年底前將正式發布。這是國家在汽車方面的另一個比較大的動作。這將取代1994年出臺并延續至今的汽車產業政策。
事實上,制訂于1994年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已經明顯不能適應今天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以本田廣州出口基地項目為例,該政策所設定的三道防線——40%國產化率、外資公司整車合資項目不超過兩個以及50%股比限制,均已被突破或變相突破。這一項目中,日本本田終于如愿以償地獲得了65%的控股權,徹底打破了“汽車合資企業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的規定。可見,汽車產業政策的修改迫在眉睫。
在明年年初前,還將出臺有關汽車消費的政策。汽車消費的主要目的是規范汽車消費秩序,消除不合理、不合法等限制汽車消費的因素,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汽車消費。
同時,《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也將于近期出臺,這一規定將采取宏觀調節與市場配置相結合的方式,對整個汽車工業中目前存在的重復投資、分散經營的弊端進行調整,對已形成充分競爭的領域要大膽放寬,而對容易導致投資過熱的領域則要加強調控。
對于以上政策的即將出臺,張國寶說,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我國個人汽車保有量已經從1990年的81.6萬輛增加到去年的768萬輛,私人已經成為汽車消費的主體。為了適應這種形勢,相關政策的出臺至關重要。業內人士也認為,即將出臺的這四項有關政策涵蓋了整個汽車工業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引導汽車消費,刺激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目標。
與此同時,在經過漫長的討論與等待之后,《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草案)》也終于在10月23日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向全社會公布,并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這對于正在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汽車工業同樣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對缺陷汽車召回草案的研究與討論正處于熱烈的進行之中,相信其正式出臺也指日可待。
[上一頁]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