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死亡之路”:京津塘高速
在體驗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種現象,就是許多大貨車都不開尾燈。
(李隊長:冬天貨車司機為了節電,省油那個意思似的,他就不開大燈,或者他有兩個開關,把后頭的尾燈一關,就這么走車。 記者:可是后邊的車過來可能要看他就費勁了點,是吧? 李隊長:對。就非常困難了。發現他就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就特別容易出現追撞的事故。)
就為省點電就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未免這代價大了點兒。在體驗中李隊長還告訴我們,夜間疲勞駕駛的現象也是比較突出,許多司機長途跋涉地行駛幾百公里后到了北京境內,往往都是超過了四個小時的駕駛時間,按規定司機連續駕車超過四個小時,就極易產生疲勞。
記者跟隨高速路隊的李隊長從晚上的十點鐘一直體驗到夜里十二點,從出京方向一直行駛到了進京方向。在這兩個小時里,通過與李隊長的交流和記者的觀察,京津塘高速路北京段的事故特點可以總結為夜間事故多、進京方向路段事故多以及與路邊停放故障車輛相撞的事故多。這次夜間體驗讓記者感受到了這條高速路北京段驚險的一幕幕。那么京津塘高速路天津段、河北段的交通情況又是什么樣的呢?整條路都存在什么問題呢?為了更真實全面地把京津塘高速路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展現在大家面前,記者第二次踏上了體驗之旅,直擊京津塘高速路全程。
早上七點,記者踏上了京津塘高速路南下的旅程。剛到京津塘高速路出京方向的入口處,就遠遠看到幾輛大貨車停在應急車道上。雖說這種現象在頭一次的夜間探查中也沒少見,但是這次記者打算親自丈量一下,看看應急車道的情況。
在拿出皮尺經過一番仔細丈量后,記者看到,京津塘高速路的應急車道寬平均為2.4米,而大型車輛的寬度一般都在3米以上,這樣一來,大型故障車一旦出現問題就常常一半停在應急車道里,一半占著行車道。
我們的車子繼續向前行駛,在出京方向的12公里到35公里之間,我們就先后遇到了幾次團霧現象。據有關專家介紹,華北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京津塘高速路正處于這個地區,而且公路沿線是一片開闊的低洼區,每走一段路就會看到路邊的漁塘和水溝,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這條路才極易起霧。而且不容易散去。在一處漁塘邊上,我們找到了一位正在放羊的當地人,他向我們描述了霧區的情況。
(記者:這霧要大的時候是什么樣呀? 當地居民:比這個霧大,看不見人對面。 記者:那這些車開過來是不是都看不清楚啊? 居民:看不清楚。)
這位大爺告訴我們,一塊漁塘就占地十多畝,高速路沿線兩邊都是這樣的漁塘,而且是修這條高速路時挖的這些漁塘。
(記者:大概都是什么時候霧最多呢? 居民:就早晨和夜里,只要是霧大,這一天都晴不了。)
據了解,這一團一團的霧不但影響到天津段的車輛正常通行,有時因為霧氣大造成天津段堵車,還會直接延伸到北京段。看來,司機行駛到寫有“多霧路段,慢行”的地區時還真別忽視了安全問題,一定要放慢車速,保持安全車距,謹慎駕駛。
車子繼續前行,在天津段58公里處,記者看到幾個裝卸工正在高速路邊上安裝電話。
(記者:整個京津塘高速路都要安裝? 工人:對。一共是71對,140多個。)
這些工人說,這條高速路上每兩公里就要安裝一個這樣的電話,如果司機路上出了事,可以直接撥打它進行報警。
進入天津外環后,大部分小車都走了金鐘路去往天津市區,而剩余的拉煤的大貨車繼續前行,奔向天津港的焦炭碼頭,路上相對暢通起來。在途經海河大橋時我們看到,由于道路年久失修,加上長年有拉煤的大貨車碾壓路面,越接近碼頭,路況就越差,在經過了一番顛簸之后,我們終于到達了本次體驗的最后一站——天津港煤焦炭碼頭。
(記者:我現在是在天津港焦炭碼頭為您作現場報道,從河北、天津、內蒙這些地區拉媒的大貨車都要經過京津塘高速公路,最終把煤卸載到這里。而這些煤將運往全國各個地區,把溫暖帶給千家萬戶。看著這卸煤的壯觀場面,我們不由得感受到京津塘高速路對于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在此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的制訂出相關措施,緩解京津塘高速路的壓力,讓于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這條路變得更加暢通,更加安全。)
華北集團修應急電話這事兒可以說是走這一路上遇到的最讓人感到欣慰的事情。在體驗京津塘高速路全程時,心情一直都很沉重,因為這條路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太多,現有的道路條件已經遠遠趕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一條歷經風霜雨雪十幾年的老路擺在我們面前,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思索呢?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京津塘高速路先天的不足也被暴露無疑。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賈元華:這條路由于它當時修建的,設計的比較早,而且確實在當初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選擇的線路方案可能對日后的擴建條件考慮的比較少,也就是說給這條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長以后擴展的空間,當時應該是沒有考慮太多的預留的這方面的條件。)
這也就是說,由于初期考慮不夠周全、長遠,受到道路設計條件的制約,目前要想把這條路進行改擴建是不太可能、也是不太實際的了。那么現在就有一個嚴竣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相關部門是否能盡快想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及時遏制住悲劇不再發生呢?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賈元華:比如說現在正在規劃和設計的在京津塘高速路的兩側一個南線方案,一個北線方案,南線方案也就是交通部在國道總干線規劃里邊的京滬高速公路總干線,還有天津和北京地方政府準備在京津塘的另外一側修建一條快速通道,相信這兩條車道如果能夠在近幾年能夠盡快建成的話,才是真正緩解京津之間交通壓力的根本出路所在。)
記者也從多方了解到,2007年將有一條京津城際鐵路客運專線投入運營,實現京津兩市只要半小時就能通達的目標。應該說用多種交通方式共同協調發展,才能徹底解決京津之間交通運輸的瓶頸壓力,也就是咱們老百姓常說的那句: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兒。那么在目前的條件下,走在這條高速路上的司機朋友只有自己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的駕駛,才能更安全、暢通地走過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