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特大交通事故不能寄望于交管的“重拳”
山西沁源車禍奪去21條鮮活的生命之后,人們從各個方面展開了反思,尤其把火力集中在“公路跑操”問題上。很快,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紛紛行動起來,教育主管部門火速下令,禁止學生上馬路跑操。不難想見,全國數千所學校的學生從此只能在狹窄的學校操場上“原地踏步”了。交通主管部門也第一時間向全國通報重大交通事故情況,并要求在全國開展百日安全競賽活動,僅湖北一地就有萬名交警因此不得休假。
亡羊補牢,不失為明智之舉,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些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公路交通安全的狀況。為什么這么說呢?早在今年8月底,公安部、交通部和國家安監局就曾聯合發出“重拳”,要求加強“五整頓”、“三加強”的交通管控,嚴防發生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查閱這一文件的詳細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常見問題都有管控方案,特別還強調了要把警力布置在路面上,及時發現和糾正超載、超速和疲勞駕駛的問題,遺憾的是,11月14日發生在山西沁源的交通事故直接肇因就是司機疲勞駕駛打瞌睡,11月15日發生在貴州威寧的交通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巴車超載。
中國的公路大概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道路,每年死在路上的人數超過10萬,占全球每年交通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公安部有關人士就這一問題曾有兩個極為驚悚的修辭,一是說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可以坐滿兩個工人體育場,二是交通違法行為的后果“比戰爭還慘烈”。如果認真學習政府機關屢次發布的交通整頓文件,我們甚至意識到,交通主管部門完全了解交通事故高發的原因和癥結。既然如此,既然“慘烈的戰爭”每天都在繼續,為什么我們不能叫停它呢?
山西沁源車禍的肇事司機透露,他所屬運輸公司乃至當地所有的運煤司機,平時都是超疲勞駕駛的,也就是說,僅山西的一個縣,每天都有數百上千輛“打瞌睡”的汽車行駛在路上!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幾乎是早晚的事。法律、文件、會議精神上所有嚴謹的條文,在基層幾乎都沒有得到貫徹實施,許多人命關天的管理措施都是一紙空文。良好的制度建設與糟糕的制度執行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脫節,公安交通部門發出的“重拳”,往往是打在了輿論的空氣上,這可能就是中國交通事故高發的原因所在。
管理脫節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交通部門管不住運輸公司,二是執法部門管不住道路,兩者的銜接也頗成問題。我國公路運輸企業實行民營化改造之后,政府對運輸公司的管理出現松動,而運輸公司對掛靠車輛和從業人員的管理基本上更是空白,運營車輛的狀況如何,報廢車輛是否還在行駛,從業人員是否具備必要資質,誰都打不了包票。貨運車輛的零散化讓政府管理更是難上加難,司機疲勞駕駛、車輛帶病運營、超載與超速幾乎是家常便飯,統計表明,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貨車交通違法所導致。在交通執法方面,受警力不足和工作作風不過硬的影響,公安部門對道路交通的管理時松時緊,缺乏連續性、統一性和長期性,所謂“領導干部深入一線”、“九座以上車輛逢車必查”等都沒有很好實施,筆者在有著“魔鬼道路”之稱的213國道汶川至都江堰路段上對此深有體會。今年4月,汶川巴朗山曾經發生特大車禍,一輛滿載的大巴車墜下懸崖,造成26人死亡、13人重傷,但事故發生之后,這里的交通安全并未得到改善,客運司機在危險路段上仍然超速瘋狂行駛,大巴車在長達10個小時的運營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交管部門的檢查,甚至在危險擁堵的路段上也看不到警察進行管制、分流和警示。
預防特大交通事故,改變交通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的局面,不僅需要強大的政治決心,還需要管理的智慧。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集中財力改造流量大的危險路段,對公路建設要實行嚴厲的質量監控;交通和執法部門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國公路運輸的新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尤其要從運輸企業這個源頭解決管理脫節的問題,而不是盲目地打空拳。在事故多發、管理失控的地區,檢察機關還應該徹查職能部門有無瀆職、腐敗的情節。如果說車禍頻發就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的話,那么,我們決不能指望公安部門的一次百日競賽就將它終結,整個社會都要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