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悍馬司空見慣 煤老板們的有車生活
劉老板的發達路——
開辦煤礦初期 用竹簍背3個月泥土
劉老板非常直率,一點也不否認自己是個暴發戶。他訴苦說:“旁人只看到了我現在的風光,但有誰知道我在煤礦開辦之初的困難呢?”
他當初的確不容易。2003年5月,劉老板帶著表哥和小舅子,在請人勘察了村旁一座小山里有煤后,申辦了相關證件,借來7萬元錢,開始打礦井。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只在要封頂的時候雇人幫忙,平時都是三人用竹簍一點一點把泥土背出來。三人都是干煤礦工人出身,都有一身的力氣,就這樣,花了三個多月挖出了第一口井。經過有關部門驗收后,當年12月開始正式生產,劉某也正式當起了老板,開始過起煤老板的生活,但他沒有雇人來當礦長,而是讓表哥當了礦長,此外,礦里主要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都由親戚擔任,他認為這樣做很放心。因為怕煤礦出事情,親戚來管理都會為他盡力。
貸款后第一件事 45萬買輛越野車
剛開采的頭兩個月,由于資金運轉不開,劉老板用煤礦作抵壓向銀行貸了120萬元。貸到錢后的第一件事,劉老板就是到昆明豐田車銷售中心花45萬元買了一輛普拉多越野車。親戚朋友都勸他先把經營搞好后再買車,他說:“礦山路太難走了,不買輛越野車不行。而且如果不買一輛好點的車,怎么能和其他的煤老板打交道、辦事呢?”
劉老板并不擔心煤礦經營不好,因為當時的煤價是每噸120元錢左右,一天下來,毛利就有一兩萬元錢。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他就還清了銀行的貸款。現在,他也不想再把煤礦做大,就守著這個煤礦把錢掙夠,如果哪天不開煤礦,閑下來錢也足夠養老了。
有錢后大手大腳 花百萬換輛寶馬
一年幾百萬元的收入,這是幾年前劉老板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有了錢,劉老板花錢不再象從前那樣小心翼翼,開始大手大腳,他說,“以前每個月下井背煤掙一兩千塊錢,過慣了勒緊褲帶過日子的生活。有錢后,我把兒子從富源一中轉學到昆明最好的私立學校上學,每年好幾萬的學費。”今年年初,他花一百多萬元買了一輛寶馬越野車,把開了一年多的普拉多給了表哥。
同時,由于與其他煤老板因生意長期接觸,他也和別的煤老板一樣出入高檔場所,穿名牌衣服。時間一長,他認為這就是有錢人的生活。 “我也不想天天去高消費,大把的花錢。沒辦法,必須要花,今天吃了別的煤老板請的飯,改天你不回請人家嗎?”劉老板說。其實,從內心深入,他也不想經常進高檔消費場所,但他覺得,要想融進煤老板這個圈子,他就必須進出這些地方,并且要開著好車去,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高消費了。
還比車牌號碼 花6萬買來4個8
說到好車,劉老板說,在煤老板這個圈子里,還有一種比車的心理,大家看到誰買了一好車,嘴上不講,暗地里較勁,自己也去買一輛來開著。劉老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昆明好車的銷量好大一部分是被富源、宣威的煤老板撐起來的。劉老板說,他有一位同行,就在前兩個月剛剛取得了一個煤礦的采礦權,其哥哥從銀行里幫他貸了650萬元的貸款,煤礦還未生產,他就先用其中100多萬貸款買了一輛寶馬X5越野車,他認為沒有一輛好車,出去辦事的成功率都要低一點。
劉老板認為,煤老板的買車心態,常常是只要有一個人買奔馳,其他人便一擁而上,同時跟著買奔馳。“你買啥車,咱也買啥車”,基本成了他們買車的一條原則。這種攀比心理使他們對車的性能幾乎沒有認識,有的只是一種對品牌的麻木追求。再到后來,好的車牌號碼也成了攀比的一個內容。劉老板的車牌號碼后面有4個8,這是他花6萬元從另一個老板手里買來的。
悍馬車成為標志 老板多數兩名車
走在富源縣街頭,不時就會有一輛悍馬車帶著轟鳴聲從身旁駛過,許多外地人非常驚奇富源哪來這么多的悍馬車。悍馬車市場價格在一百萬元以上,每百公里耗油超過30升——這不是普通人能買得起、養得起的車型。但在富源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悍馬車對于他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因為這里遍地都是煤老板,悍馬車儼然成了煤老板的標志性坐騎。
富源縣后所鎮一位煤老板對記者說,富源除了是我省第一產煤大縣之外,可能還有一樣也是我省第一,恐怕連省城昆明都無法與之相比,那就是好車名車擁有率。有人做過試驗,站在富源主街上,除去出租車,每駛過5輛汽車,就有一輛價值超過50萬元的名車,每駛過20輛車,就有一輛寶馬或奔馳,且多數以越野車為主。
記者曾坐著一位認識的煤老板的寶馬X5越野車,到他位于富源縣后所鎮的煤礦上,他說,除了這輛寶馬X5外,他還有一輛價值百萬的奔馳S600轎車。通往煤礦的道路大多數都十分難走,多數煤老板都有兩輛車以上,進礦山開著越野車,進城辦事則開著轎車。
煤老板的轉折路
1997年:一到過年躲債 衣服包頭溜出門
而時間上推到1997、1998年時,煤炭老板們是另外一番境況。當時有一個外地人在富源開礦,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就趁著晚上,把頭用衣服包起來,偷偷從礦上溜走,生怕討債的人攔截他。還有一些煤礦老板過年都不敢回家,正月里每天躲在干枯的河灘里,躲避債主。
彼時,每噸煤炭只賣幾十元,誰有了煤礦家里就倒霉。但凡從十年前開始開煤礦,能夠堅持到今天的煤礦老板,多數都經歷過最貧困的生活,然后驟然暴富。
2002年:拿錢撒氣拼命花 3口人住10多套房
“自2002年起,煤炭價格驟然高漲。每噸在150元左右,而成本僅50元左右。一天凈賺幾萬很輕松,對于一個年產量在7萬噸左右的煤礦來說。”一煤老板說。
幾乎一夜之間,上門來的人不再是板著臉的討債人,而是拿著現金,堆著笑臉來買煤的。煤老板們看過冰冷的臉色,也看過諂媚的笑容。他們有廣泛的社會關系,但已經“沒有了性格,見誰都不敢發脾氣,所以有人就拿錢撒氣”。“經歷了這些,人生也就看透了。”小學沒畢業的一位老板頗有感慨。
同時,為了子女上學方便,接受更好的教育,也為了顯示地位,改善生活。富源、宣威大多數煤老板不僅在當地購置房產,而且還在昆明也大量購置。富源晏老板說,他的一個朋友在昆明某小區內買了一整個單元十幾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里面,圖的就是清靜。
“在富源做煤炭生意,10個人里有2個賺了大錢,3到5個賺小錢或持平,其余虧損,這就是近兩年富源煤炭老板的基本情況。因為做煤炭生意的人多,所以富源煤炭富豪就顯得多。”一個從昭通到富源做了多年煤炭生意的煤老板告訴記者。
“我以前甚至連1毛8的鹽都買不起,吃碗面條都要想半天,現在有錢了,你說我不好好花怎么辦?”一位煤老板反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