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開車比咱厚道:行人為本 老實守規
德國8200萬人口,約有5000萬輛汽車,每百人擁有車量達64輛,是名副其實的汽車王國。車雖多,但是路上秩序井然,街頭幾乎看不到交通警察。我在德國做記者開車多年,總是感覺很放心。
老實守規
德國的公路密度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全德已建成一個高度發達的“智能交通”監測網絡,通過衛星定位系統全天監控交通狀況,并能根據流量及時、合理調節信號燈。再加之有特別醒目的指示路牌,給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提供了很大幫助。即使是柏林這樣的大都市,塞車的情形也不嚴重,幾乎看不到因為違章駕駛而造成的塞車現象。
行人為本
“車是可以修復的,而人是無法修復的”。在德國,對人的尊重體現在道路交通的每一處,真正是以“人”為本。前面有行人的時候,司機決不會按喇叭示意行人讓開,而是等待行人覺察后自行閃開;或者是在后面慢慢開著,想辦法繞開行人。值得一提的是,車禮讓行人并非德國交通法的硬性規定。
斑馬線是行人絕對的安全線。有時候,行人即使離斑馬線還有一點距離,車子也會停下來,等行人穿過斑馬線。汽車要拐進某條街道的時候,如果車輛、行人都是綠燈,車子一定會早早在拐彎的地方停住,等行人穿過馬路后才前行。
互相照顧
德國高速公路上的很多路段都不限速,車速飛快。如果前面突然出現塞車,高速行駛的車一旦反應太遲,就會發生危險。這時候,大部分的司機在發現前面塞車后,在放慢速度的同時,會立刻打開警示燈,告訴后面的車減速,后面的車也會趕緊如法效仿。這樣相互提醒,不容易發生追尾。
即使是沒有人指揮的情況下,在前面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道路最靠左的兩條車道上的車會不約而同地迅速分別向左和向右移動,在兩個車道中間空出一條道來,供警車或者救護車等特種車輛通過,以保證它們在5分鐘之內趕到事故現場。
保持安靜
跟國內街道上喇叭聲此起彼伏令人心煩的情形相比,德國的道路上要安靜得多。偶爾的喇叭聲會出現在盛大節日中,或者是在可能發生危險的時候。行駛過程中,前面有新手的車偶爾遲疑或熄火了,后面的司機一般都會放慢速度或者停下來,等待前面的車重新正常行駛。在塞車的時候,極少有司機會“見縫插針”、亂按喇叭,而是安靜地等待著車流重新啟動。
不敢僥幸
在德國,司機都可能是交警。例如,在超車道上,小車一般只允許占用5分鐘。司機是不敢超過時間的,因為其他司機會向交警舉報,等待違規者的是嚴厲的處罰。在德國違章行車,不止是罰款、扣分,違章的情況還會放到互聯網上,有證可查,從而影響到違規者今后駕車、購車和其他社會福利的享用。
德國的公交車像火車一樣準時,幾乎分秒不差。因為隨時都有“查車員”的監督,一旦被發現不準時,司機就會被扣發獎金。
在查票員、查車員、攝像機等的監控下,行人不亂穿亂竄,司機不超時超速、車輛不在大街小巷亂停亂放……在中國司空見慣的交通秩序混亂情況在德國難得一見。
從小培養
德國的有關部門常舉行兒童交通知識競賽。在德國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警察帶著小孩子、父母帶著子女、幼兒園老師帶著小朋友學習如何過馬路和看紅綠燈等交通規則。
筆者參觀過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城。那里常為兒童舉行“大眾迷你駕駛執照”考試。他們駕駛特制的一種可愛的電動小汽車,考試在一個設置了一些簡單交通設施的場地上進行。這些兒童事先要學習交通規則,然后才可以參加這種考試。這種駕駛執照當然不是普通的駕照,不可以上路,只是相當于一種獎勵證書。
考試嚴格
德國是世界上駕駛執照最難考的國家之一,據說首次通過率不到50%。跟中國不同的是,在德國駕校里學習駕駛,是直接在街道上進行的,一開始就可以“真刀實槍”,積累經驗。有德國人抱怨學習駕駛的時間太長,因為街道、夜間、鄉間公路、高速公路等各種行駛都有法定的最低學習時間。路考會持續大約45分鐘,大部分的交通規則要點都會考到。如此嚴格,“馬路殺手”是沒有機會上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