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的出現無疑方便了乘車人,也減輕了車主的經濟負擔,同時還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但出現安全意外如何處理?誰來管理順風車?都是順風車無法回避的困惑。 最近,家住天通苑小區的樊小姐心情不錯。她的工作單位在離家30多公里的航天橋附近,以前每天上下班十分不方便。自從搭上了小區里的順風車,每天等車、擠車造成的身心俱疲一掃而光,而且一天來回12元的乘車費更讓她覺得順風車是個不錯的選擇。對于車主是位先生,樊小姐并沒有安全方面的擔心,“大家都住在一個小區里,況且做決定之前,彼此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京城,順風車已經為不少像樊小姐這樣的人解除了出行不便之憂。記者登錄天通苑小區的業主論壇,發現很多帖子都是尋找和提供順風車的,足見順風車市場真是供需兩旺。對車主來說,既不影響正常的出行,又可以減輕部分經濟壓力,在塞車的時候還多了一位聊天的朋友。對于乘車人來說,上下班方便了許多,經濟負擔也并不重。這的確是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因素已經成為制約順風車順利朝前走的攔路虎。 安全:出現意外車主能否免責?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順風車在安全方面存在真空地帶。當被問到建立搭乘關系之前,雙方是否有簽訂協議,以免出現交通事故后發生糾紛時,所有被采訪的車主和搭車人均回答“沒有想到這一點”。一位姓寧的車主說,“如果真出了意外,她要告我,我也沒辦法。”他的回答雖表現了寬容、大度,但言語中透出些許無奈。 由此,記者不禁想到了一個活躍在天通苑小區的名叫“愛心車車友會”的群體。與前者不同的是,搭車是免費的。“愛心車車友會”的發起人安小姐就考慮到了發生安全意外的責任歸屬問題,所以她在制訂章程時,明確要求會員在入會前簽署一份免責協議。協議規定,若發生交通意外,雙方不得追究對方任何責任。安小姐告訴記者,簽署協議并不麻煩,由于這是一份民事合同,只要雙方同意并簽字,就具有法律效力。她說,這就解除了車主的后顧之憂,使其免于陷入不必要的糾紛之中。 安小姐提出的“免責協議”,細致周到,對于解決“順風車”的責任問題,它是否可資借鑒呢?記者就此咨詢的一位資深律師說,只要不是由于車主的主觀故意引起的事故,車主都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因為雙方的關系是互助、自愿的,車主的愿望是良好的,是以助人為出發點的。 這種乘車方式不是以贏利為目的,所以車主不會像出租車或公共汽車一樣向乘客提供票據等安全憑證,并向其安全負責,但是車主并不能因此免于糾紛。所以,簽訂免責協議可以將不必要的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就這位律師的建議,記者采訪了幾位車主和乘車人。車主張先生告訴記者,他認為免責協議對他們是一種保護,而且責任明確了,雙方也都踏實了。另一位乘車人張小姐認為,即使沒有免責協議,她也不會追究車主責任,畢竟搭乘順風車是雙方自愿行為。但如果車主要求簽的話,她當然不會拒絕。一位姓寧的車主則表達了他的顧慮,“這協議好是好,可我覺得挺忌諱的。剛一上車就說這個,會讓對方覺得沒有安全感。”上文提到的張先生對此有不同看法,“這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信任感,實質上是對雙方負責。”還有人建議道,如果駕乘雙方都購買了人身保險,大家就更沒有后顧之憂了。所以,購買人身保險也是規避風險的不錯選擇。
[1][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