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拿到駕照,可曾想過教練教你的是錯的?
第二錯:點剎
現(xiàn) 象:一些有經驗的教練會教一些絕活,如“點剎”——以盡量快的頻率踩剎車并松剎車再踩剎車,如此往復。他們會聲明在雨天可以避免急剎車時車輛旋轉或翻車。
形成原因:原來的汽車基本沒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統(tǒng)),一剎車車輪抱死,車輛會基于慣性前沖,而由于制動盤或制動鼓已將車輪“抱死”,不能轉動方向盤,車輛通常會往前滑行,將輪胎著地一面迅速磨損,而迅速降低的附著力使制動距離較長。一些重心較高的前驅車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車輛后部的慣性而翻車。“點剎”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車輛在某一點承受的同向力,并可在點剎過程中小幅改變行駛方向,避開障礙物。
錯在哪里:
現(xiàn)在ABS已經成為絕大多數(shù)車的標準配置,在緊急制動時,電子控制每秒鐘“點剎”10-18次。在有了電子輔助之后,人為“點剎”已屬多余。而由于人為“點剎”不斷松剎車延長了制動時間,自然大大延長了制動距離,在緊急情況下將非常危險。
第三錯:過彎帶剎車
現(xiàn) 象:由于制動的提前量預留不夠或者根本就是意識缺位,很多教練習慣在彎道前略減速,而將主要的減速時間留在彎道中。
形成原因:這是人一種本能的習慣,由于彎道帶來人對速度的謹慎,從教練到學生一般都會習慣在彎道中踩著剎車,以使內心更為踏實。
錯在哪里:
入彎帶剎車會導致左右輪的剎車皮磨損有明顯差異,長期入彎制動會影響車輛的制動平衡性。車輛在入彎時,摩擦力已經具有減速功能,但各輪所受的力是不一樣的,制動將加大各輪之間的力量差別,影響車的左右平衡,加大了側傾幅度。
教練應告訴學員,保持盡量充裕的直線剎車提前量,以使入彎的速度在自己較有把握的狀態(tài);在入彎后出彎前,已經需要做好加速的準備了。
第四錯:踩完離合踩剎車
現(xiàn) 象:為了避免新手或學員在駕車過程中“死火”,教練通常會將“半聯(lián)動”方式擴大化,讓學員多踩離合,碰到情況急剎車時,先把離合踩到底,再踩剎車。一些人在下山的長坡時,不自覺地采用了這樣的方式,以預防碰到緊急情況時制動“死火”。
形成原因:新學車者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因來不及踩離合而“死火”,教練也因心疼自己的車要經常“重啟”,經常強調學員要“注意踩離合”,導致學員一碰到情況就踩離合,甚至有些學員左腳一直不敢完全離開離合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