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并運動著 PCauto試駕雪佛蘭邁銳寶
[PCauto 評測頻道] 還有一周就是農歷新年,各種公司年會、各種旅游度假、各種南下避寒、各種火爆天價,雪佛蘭狠下重本選擇這種時候在三亞亞龍灣舉辦Malibu邁銳寶的首次國內試駕,除了因為新車對于廠方舉足輕重,更因為邁銳寶之名其實來源于美國加州的旅游圣地Malibu海灘,陽光、海浪、美女、明星、豪宅、自由......在這里只需要選擇一臺自己喜歡的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這就是雪佛蘭邁銳寶所強調的忠于自我。
上海通用雪佛蘭邁銳寶三亞試駕花絮
外觀:隨處可見的大黃蜂元素
Camaro的一大筆廣告費可不會白花,更何況“大黃蜂”的形象早已廣受好評并深入人心,所以邁銳寶也從其身上吸收了不少動感與力量的元素,順便也可以看作是對初代Malibu作為經典美式肌肉車的一個傳承。
另一方面,雖然邁銳寶誕生于通用最新的全球平臺,也肩負著雪佛蘭開拓全球市場的任務,換言之是要賣到世界各地的。但不得不承認,廠方對于中國市場口味的把握還是非常的到位。大氣、沉穩、動感、時尚這些看似矛盾的概括,卻偏偏都適用于雪佛蘭邁銳寶之上。
醒目俊朗的大燈、梯形霧燈框、金色領結下巨大的雙層盾形中網等等,都是雪佛蘭這些年通過一臺又一臺車型逐步建立起來的家族形象。不過邁銳寶前臉的造型亮點還包括那個被稱為“力量型雕塑”引擎蓋,兩道明顯的直條狀凹陷的靈感相信也來源于“大黃蜂”。
邁銳寶整體尺寸與同平臺的新君威非常接近,軸距更是一模一樣,車身長度的增加主要來源于前后保險杠造型的不同,對車門乘坐空間沒有任何影響,但相信會更討好“貪大”的用戶群體。
借助充滿肌肉感的后輪拱和寬厚的“大黃蜂”尾燈,邁銳寶的車尾顯得更加飽滿穩重,而且跟尾箱蓋末端的小尾翼也是出奇地相襯。
內飾:巧妙設計蘊含心思
雪佛蘭家族式的“雙座艙”儀表臺在邁銳寶車內得到明顯體現,駕駛席和副駕席幾乎成對稱設計,同時通過弧形線條、海藍色氛圍燈等等營造出非常強烈的車廂整體感。
方筒形的儀表盤完全脫胎于Camaro,所以說“大黃蜂”的價值并不能簡單用賣了多少臺車來衡量,更大的好處還在于對雪佛蘭品牌下眾多車型的帶動。
液晶面板后面的巨型儲物格還貼心地設有照明燈
大塊大塊的方形按鈕是為了討好美國佬吧?
邁銳寶使用了通用第二代S6手自一體變速器,換擋平順度相對上一代有了不少提升,相信也會對油耗表現帶來正面影響。比較特別的還有手動+/-擋設在擋桿頭,D擋不能手動升降擋,只能在M擋使用。
風噪與整車的密封性同樣密不可分。邁銳寶的密封設計按照了更高級別豪華車標準來打造的。前門2.75圈密封條,后門2.5圈密封條,車門內1.5kg/㎡的高密度擋水膜,門飾板內全面覆蓋吸音毛氈――這使得邁銳寶的整車泄漏量低至80CFM,屬于同級車型中極佳的水準。雪佛蘭把邁銳寶全身32處靜音設計統稱為“深海靜音工程”。
乘坐:看不見的地方另有乾坤
作為一臺重視駕馭體驗的車型,當然不能忽視駕駛者的感官享受,而作為一臺全球車型,則需要更進一步滿足世界各地不同體型用戶的需求。有鑒于此,雪佛蘭便啟動了一個借助Oscar三維人形仿真工具來研究提升座椅舒適性的項目。
Oscar源于上世紀40年代中期一種名為Oscar Eightball的模型,當時一家名為諾思羅普的飛機制造公司曾用它來做彈射座椅及其他方面的測試。后來,通用汽車采用類似工具用于優化車內空間和舒適性測試,并在1961年注冊了專利,簡稱為Oscar。
邁銳寶使用了氣囊充氣式腰托,關鍵部位更采用激光焊接。
Oscar 的研發和應用就是為了最大范圍的適應各種身材消費者的需求,打個比喻,它就是以客戶感受為標準評估座椅舒適性的“一把尺”。根據2006年的美國國民健康與營養調查報告,Oscar可以反映95%以上人群的身高和體重,并且調節范圍覆蓋了人群自1962年以來的身材變化。
如此寬泛的調節度有效幫助Oscar來突出各類身材人群對于座椅舒適性的需求,從而設計出合理的車輛乘坐空間。
試駕:動感與沉穩兼備
優異的駕馭也是新車的主推賣點。對于邁銳寶的駕控特性,廠方一直強調的重點是回歸到駕駛本源,所以并沒有肆意擴大車身尺寸,也沒有利用徹底的舒適來阻隔駕駛者與路面的交流。既然同樣誕生自通用Epsilon Ⅱ平臺,那我們就不要繞圈子了,如果說運動與舒適的比例在別克新君威身上是6:4的話,那么邁銳寶就是5:5。
最直接差異首先來自于方向盤的轉向特性。新君威的輕快與靈敏是有目共睹的,哪怕是一個輕微的方向盤動作也能換來即時反饋。相對而言邁銳寶則顯得更為沉穩和內斂,不會出現任何過激的行為,但會讓方向盤前面的你感到實在和安心,可見廠方并沒有馬虎對待這一套雙齒輪電動隨速可變助力轉向系統。
底盤懸掛特性同樣作出了不少調整。Epsilon Ⅱ平臺的增強型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掛系統依然作為基礎,后懸掛的大尺寸鋁合金下搖臂也得到了保留,但彈簧與避震芯相信經過了更舒適化的匹配,再加上副車架上的大量隔震措施,讓邁銳寶在顛簸坑洼路面上有著美系車型經典的柔韌與貼服,但激烈操控時又能展現出歐系的扎實穩重。
試駕路上曾遇到一段高低起伏并混有搓板狀碎石路面的國道,以80km/h左右的速度通過,邁銳寶以良好的貼服性和濾震表現讓后排熟睡乘客的呼嚕聲一直沒有中斷。有此效果,所選用的225/55R17固特異安舒輪Fuel MAX輪胎也是功不可沒,輪胎花紋特性偏向于兼顧性能與油耗表現,另外較厚的胎壁也為整車減震出了一份力。
唯一基本找不出什么變化的就是那兩套分別為2.4L SIDI和2.0L的Ecotec動力系統,以及新君威身上那臺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日常市區和高速路況下足夠的平順充沛,激烈駕駛的話也不會大亂陣腳。
結語:在產品力方面,邁銳寶幾乎稱得上面面俱到的表現,可謂摸透了國內中高級市場的胃口。而且順應雪佛蘭日漸提升的品牌力,相信向來精于營銷的上海人會在邁銳寶的定價上使出奇招,國內中高級車市場定將迎來新一輪的短兵相接。
雪佛蘭Malibu歷史回顧
自上世紀60年代誕生以來,雪佛蘭Malibu邁銳寶歷經八代,每一代都應時代而生。Malibu問世之初,正值激情四溢,自由盛行年代,它以力量感、速度感聞名一世,稱雄NASCAR賽事25年;隨著價值回歸時代的到來,Malibu走上面向主流之路,以四門房車、全新前驅迎來發展的新階段;邁入21世紀后,Malibu進入全球化時代,在全球平臺之上,打造歐式操控與美式舒適,多次榮膺年度車型大獎。從第一代到現在的第八代,已經走過了48年的歲月。現在就讓我們從頭開始,回顧Malibu的光輝歲月。
第一代Malibu
上市首年售出20萬輛,Malibu SS成為名震四方的肌肉車代表
說起雪佛蘭Malibu,我們必須先說說雪佛蘭Chevelle這個車型。1963年,雪佛蘭推出了主力車型Chevelle,全力迎戰福特Fairlane。Chevelle是一款價格合理、面向主流消費群體的雪佛蘭全能主力車型,它涵蓋了四門轎車(Sedan)、雙門轎跑(Coupe)、軟頂敞篷(Convertible)等諸多形態的車型,全系均為后輪驅動。而在其中,配置等級較高的Chevelle名稱為Malibu。
在市場上,Malibu成為了Chevelle最受歡迎的型號,它也因此受到了雪佛蘭的特殊“照顧”。例如當時雪佛蘭希望讓Chevelle進入肌肉車市場時,主推的車型便是Malibu SS(SS是雪佛蘭高性能車的標志,代表著Super Sport)。Malibu SS不僅在外形和內飾上比普通Malibu增加了很多運動裝飾套件,而且搭載了大功率的V8發動機,成為當時名震四方的肌肉車車型。而這,也是Malibu身上運動基因的起源。
第二代Malibu
配備大排量V6、V8引擎,采用與Camaro相同的極具肌肉感的掀背設計
1968年,Chevelle及Malibu迎來了換代。這一代Chevelle的四門轎車和兩門轎跑車型都采用了很優雅的半快背式設計,這也是當時一種很受歐洲風格影響的潮流設計。在車型配置上,雪佛蘭減少了較低配置的車型,Malibu漸漸成為了Chevelle車系中的主力。
在那個時候,通用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平臺式研發和生產,Chevelle(Malibu)和別克Regal、別克Century、龐蒂亞克Grand Am等大家熟悉的車型都是在一個平臺上研發的,共享了大量的零部件。所以,對于今天雪佛蘭邁銳寶和別克君威在底盤架構和用料上的相似,大家根本就不用感到奇怪。
在第二代Chevelle(Malibu)銷售的1968-1972年間,是美國肌肉車市場的黃金年代,市面上各個品牌的肌肉車產品層出不窮。但第二代Malibu SS以其親民的價格,和從5.0L到7.4L的多款大功率V8發動機,仍然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肌肉車車型之一。在大家熟悉的好萊塢賽車電影“速度與激情4”中,你也能發現第二代Malibu SS的身影,這已能驗證Malibu SS的經典程度。
第三代Malibu
統治NASCAR,25次奪冠讓對手望塵莫及
1973-1977年的第三代Chevelle,仍然沿襲了上一代車型的半快背設計,但在整體的車身線條上要變得比上一代硬朗了一些。在那個年代,著名的汽車工程師約翰德羅寧(John DeLorean)仍是通用汽車的工程部主管,他在第三代Chevelle的研發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德羅寧的領導下,雪佛蘭對Chevelle的底盤和懸掛進行了大量針對性改進,讓新車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適性有了很大提高。另外,第三代Chevelle的車廂空間、車廂隔音等多個方面也比上一代車型有了長足的進步。
可以說,第三代Chevelle成為了一臺操控好、空間大、隔音佳的全能車,它也因此取得了市場上的巨大成功。1973-1977年間,Chevelle總共賣出了170萬臺,在當時成為了一個傳奇。而在其中,Malibu仍然占了銷量的多數,這也為后來Malibu正式取代Chevelle埋下了伏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70年代,雪佛蘭開始重返北美汽車賽事(以前代表通用的一般是運動化的品牌龐蒂亞克),Chevelle也成為了代表雪佛蘭參加美國著名的NASCAR大賽的賽車。1973、1976、1977三個賽季,Chevelle都拿到了NASCAR大賽的年度總冠軍,可以說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運動基因。
第四代Malibu
走上四門房車之路,面向中產階級
1978年,出于車系整合的需要,再加上Malibu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已經完全不比Chevelle差,雪佛蘭正式讓Malibu完全取代了Chevelle。從那一年開始,Malibu正式成為雪佛蘭旗下一個完全獨立的車系,而且它作為雪佛蘭中流砥柱的作用直至今日也沒有改變。
第四代Malibu的車廂空間比上一代車型再有提升,而且更輕的車身重量也帶來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種種優點也讓第四代Malibu再次在市場上刷出漂亮的成績單。除了在美國的工廠,雪佛蘭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也有生產第四代Malibu,直至今日,拉美地區仍不時能看到第四代Malibu的身影。
第五代Malibu
全新前輪驅動,榮膺《Motor Trend》年度轎車大獎
第四代Malibu在1983年停產時,仍是石油危機影響西方世界的時候,車身尺寸大、發動機動力強勁的Malibu也暫時沒有了后繼車型。直到1997年,雪佛蘭才推出了車身造型更加流線、采用前輪驅動方式的第五代Malibu。雖然已經離開市場多年,但Malibu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仍然非同反響,它不僅在推出后勇奪多個媒體的年度車大獎,而且市場銷量也相當不俗。
第六代Malibu
移至通用全球中高級平臺開發生產,美式舒適+歐式操控
2004年,雪佛蘭推出了第六代Malibu,這一代的Malibu是在通用的Epsilon平臺上開發的。說起Epsilon平臺,大家應該略知一二,它是是通用一個很成功的、集合通用全球資源研發的開發平臺,當時和Malibu在同一個平臺上開發的車型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歐寶Vectra和薩博9-3。現在國內的別克新君威和新君越是在第二代的Epsilon平臺上開發的。
第六代Malibu的前臉有一個標志性設計,就是由一根鍍鉻飾條把黑色中網分成了上下兩部分,這也是當時雪佛蘭家族的一個家族臉譜設計。從那時開始,雪佛蘭家族的這個前臉設計就不斷傳承和慢慢演變,漸漸成了我們現在熟悉的雪佛蘭的“大嘴”設計。
久違了的高性能版本Malibu SS也在這一代回歸到Malibu上,它搭載3.9升V6發動機,加裝了運動型中網、尾翼、鍍鉻運動型輪圈等運動化的部件。Malibu SS的回歸,也標志著Malibu要擺脫平庸的家庭車形象,成為具有運動特質的中高級轎車。
第七代Malibu
獲得超過40項大獎,成為美國房車的“標桿”之作和同級銷量最高的美國品牌轎車之一
2008年發布的第七代Malibu對于整個車型的發展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用把這一代的Malibu當做了在北美挑戰雅閣和凱美瑞的排頭兵,在它身上做了大量革新設計,并應用了最新的造車科技。這一代車型的尺寸迅速膨脹,軸距從上一代的2700mm大幅拉長到2852mm,從根本上保證了車內乘坐空間。帶VVT技術的新式發動機、先進的6前速自動變速箱,也出現在了這一代Malibu上。另外,大量先進的配置也出現在了第七代Malibu上,如牽引力控制系統、胎壓監測系統、電子車身穩定系統等等,當然還包括了大家非常熟悉的OnStar安吉星系統。
第七代Malibu由于其革新的設計和一流的品質,讓很多美國民眾重拾購買美國車的信心,成為了同級銷量最高的美國品牌轎車之一。用我們國內流行的話來說,第七代Malibu是美國車的“標桿”之作,它也重新確立了Malibu設計和質量的高標準。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