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M6外觀圖片
奧迪S8外觀圖片
坐在M6車里留戀忘返,可惜我不會分身術,只好將我略微發福的身軀挪出了M6,說實話,S8從第一眼看上去并沒有讓我感覺很興奮,也許是多年奧迪的傳統形象多少產生了些審美疲勞,即使是這樣一款超過170萬的高性能跑車,也沒有脫離A8造型的大范圍。不過移植自蘭博基尼Gallardo的V10發動機還是引起了我們濃厚的興趣,它從原來的5.0升擴至5.2升,并采用了奧迪獨有的FSI燃油直噴技術,最大功率達到了331千瓦(7000轉/分),最大扭矩為540牛米(3500轉/分),而且在2300轉/分的低轉速時就能實現90%的扭矩輸出,雖然0~100公里/時的加速時間為5.1秒,略遜色于M6的4.6秒,不過這也足可以使S8進入超級跑車的行列之中。
進入S8的那一剎那,看到面前令人眼花繚亂的控制鍵和顯示屏,真覺得有些不知所措。相比之下M6則讓人輕松一些。不過看似簡單,剛開始上手的時候還是需要費些時間。首先我們開始使用Mdrive系統。這是一個存在于iDrive系統內的菜單,允許駕駛者從3種發動機動力設置、11種SMG設置、3種懸掛設置和3種動態穩定控制設置中進行選則。因為不是每一種設置都能與其他設置相適合,那么駕駛模式結合的總數便為279種。另外發動機啟動時默認的動力設置為“P400”,也就是提供400的峰值馬力(298千瓦),你也能夠通過按動變速箱擋把旁邊的POWER按鈕選擇“P500”模式,來享受V10能夠產生的500馬力(373千瓦)。然而,如果你想同時享受最大馬力和最大油門響應,就要選擇“P500運動”——這是唯一一個可以使用方向盤上的Mdrive菜單和M按鈕所實現的設置。設置在方向盤上的M按鈕則有效地將這些繁瑣的設置簡單化了,給M6的性能增加了額外一個受人歡迎的優勢,它可以改變從DSC系統響應到擋位速度的一切設置,將所有因素值設置到最大值,使一開始手足無措的你變得狂熱起來。同時Mdrive菜單還可以用來配置M顯示器,在擋風玻璃下創造一個虛擬轉速計和擋位指示器。據說不久后M6會配置導航系統,而這個M顯示器也可以將導航投影在前風擋玻璃上。
奧迪S8車內雖然讓人眼花繚亂,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奧迪車的招牌技術MMI多媒體交互系統。當然對于MMI我們就不老生常談了,需要說的是S8的主顯示屏設置在中控臺上方,可以收起隱藏起來。通過MMI系統可以控制奧迪S8的懸掛系統,它主要分為4種工作模式——自動模式、舒適模式、動力模式以及上升模式。同奧迪A8一樣,新奧迪S8也采用了自適應空氣懸架,包括自適應避震器和鋁合金底盤部件。車身駕駛高度與自適應空氣懸掛系統相匹配,比標準的離地間隙低20毫米。當S8穩定高速行駛時,其離地間隙能夠在最小95毫米和最大125毫米(舒適模式)之間的三個等級間調整。這種設計優化了氣流運動,并且降低了油耗?蛇x裝的陶瓷制動器曾用于奧迪A8 W12,它是新奧迪S8的又一大特色。前輪制動盤直徑為380毫米、厚度為39毫米,后輪制動盤直徑為356毫米、厚度為28毫米,意味著其巨大的制動潛力。它由加強型高強碳纖維和耐摩擦的碳化硅組成的復合材料制成。與傳統的鋼制動盤相比,陶瓷制動盤具有杰出的優點:優良的制動性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熱衰退。陶瓷制動盤片大約5公斤重,比鋼制動盤片輕了50%,輕巧的制動盤片使車輛的操縱更為靈活。
寶馬M6一如既往地選擇了后驅形式來將運動性進行到底,而奧迪S8則有另一種看法,畢竟能熟練玩轉后驅車的人還是少數,奧迪希望通過車輛技術的保證來讓多數駕駛者得以享受運動的樂趣,而這個技術核心就是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盡管S8由于它源自蘭博基尼的V10發動機而可列入超級跑車的陣營,但它選擇quattro的另一原因也是要照顧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M6在懸掛和穩定控制設置方面,仍然可以通過中控臺上的按鈕進行調節。我們對M6的電子減振控制感到尤其的有興趣,當按鈕按下的同時便可感覺出乘坐、駕駛的不同!笆孢m”設置對日常駕駛來講的確非常舒適,但它并沒有為了追求舒適而損失運動感,懸掛系統在車輛高速行駛甚至急速過彎時也沒有過度柔軟的感覺;“標準”設置則適合在山路或立交橋斜坡駕駛時使用。當調到“運動”模式時,仔細體會便能發現其中的變化,路面所傳遞的信息便的極為豐富,不過如果路況不好,車身的顛簸則會影響到車子的平衡。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偏向于選擇“標準”模式來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