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表現優異 ICT-300智能測試-宋PLUS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比亞迪的股票在2020年翻了幾番,成為了新能源板塊中的龍頭。而在現實中比亞迪表現也同樣亮眼:2020年和2021年初發布了一大堆的新車型,這其中就包括了全新的緊湊級SUV——宋PLUS(詢底價|查參配)。宋PLUS定位介于宋Pro與唐之間,并且宋PLUS使用了驍云全新1.5TI高功率動力總成,并搭載第三代DiLink智能網聯系統、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在這些比亞迪最新技術加持下,我們將宋PLUS帶到了我們的ICT-300智能車評測體系中,看看這臺比亞迪最新的SUV產品智能化表現到底如何。
場地提供:深圳市未來智能網聯交通系統產業創新中心
極智+ICT-300智能汽車排行榜出爐,榜單涵蓋了38款熱門汽車、26個熱門品牌,究竟誰才是最強的智能汽車?詳情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ICT-300測試項目以及評分標準大家可以在《太平洋汽車&皆電 [智能汽車] ICT-300評測標準》里查看。
通常來說比亞迪車型基本都會配齊“全家桶”,也就是燃油、插混、純電三種版本,當熱宋PLUS也不會例外。只不過宋PLUS目前只有1.5T燃油,并沒有新能源版本,宋PLUS DM-i和EV將會在2021年1季度推出。宋PLUS(下文均指1.5T燃油版車型)目前售價11.58-14.38萬元,全系都配備了1.5T+7速濕式雙離合動力。宋PLUS的存在,是為了彌補宋Pro與唐之間的車型空缺。比亞迪這幾年的戰略十分清晰,借助自家燃油/插混/純電三套動力系統和“龍魂”美學理念,在短時間內盡可能擴寬和豐富產品線,這不短短幾年內,比亞迪已經從原來的秦、宋、唐車系擴展為秦、秦PLUS、秦Pro、宋、宋Pro、宋PLUS等十多款車型。
宋PLUS的駕駛輔助硬件表現屬于主流級別,也就是采用了單目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解決方案。另外除了最低配車型外,宋PLUS全系均搭載有360°環視影像,所以車身前后左右也會各有1個環視攝像頭。目前比亞迪的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都是采用相同的硬件解決方案,而有一些合資車企會在不同車系上應用不一樣的硬件方案,例如福特,最多的時候共有3種不同的硬件方案同時存在。
宋PLUS使用了第三代DiLink智能網聯系統,這個系統同時也搭載在比亞迪最新的車型上。第三代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擁有在線APP服務功能,可以讓車機像PAD一樣具備在線娛樂功能。另外,這個系統也支持OTA在線更新功能。此外,宋PLUS官方表示是具備整車OTA能力的,但目前宋PLUS僅進行過車機的OTA升級,整車性能和固件方面是沒有進行過OTA升級的。因為我們判定是否有OTA能力是看有沒有真實進行過對應項目的升級,所以升級能力部分宋PLUS并沒有取得滿分。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80km/h開啟自適應巡航功能,并且將跟車距離設為第二格。然后行駛過程中在前方會遭遇到靶車非緊急加塞,然后靶車再慢慢停車,停車后10秒后再次起步。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80km/h開啟自適應巡航以及車道保持功能,然后車輛會通過一段彎道,以此來考驗車輛在高速時的車道保持能力。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30km/h的速度開啟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通過,考察車輛遇到樁桶群時會不會有警示或避讓動作。
畢竟宋PLUS使用的是常規L2級別駕駛輔助硬件,所以避讓樁筒這樣的挑戰對于它來說難度有點太高,所以這個環節宋PLUS挑戰失敗了。當然,必須要說明的是,樁筒規避這個項目,帶L2級駕駛輔助功能的車型都是挑戰失敗的。除此以外,一些具備更豐富駕駛輔助能力的新勢力車型也不一定能夠通過,例如蔚來EC6等等。目前能夠通過這個項目的車型僅有特斯拉的Model X、Model 3和Model Y,所以宋PLUS在這個環節的表現是情理之中的。
上面三項是對車輛駕駛輔助功能的測試,而作為一輛智能汽車,除了能幫駕駛員“開車”外,還得能幫駕駛員規避可能發生的交通意外。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對宋PLUS進行障礙避讓測試,也就是會找一些假人和假車出來,看看宋PLUS能不能及時制動避讓。
測試條件:將一個小孩假人固定放置在斑馬線中部,測試車以50km/h的速度開啟自適應巡航及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通過,看看測試車能否在假人前及時停下。
測試條件:一個成人假人會以5km/h的時速通過斑馬線,然后測試車以40km/h的速度開啟自適應巡航及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通過,看看測試車能否在假人前及時停下。
測試條件:小孩假人以5km/h的速度橫穿斑馬線,測試車輛以40km/h開啟巡航及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通過。與移動假人橫穿測試不同的是,鬼探頭會在斑馬線前一側加入固定的障礙車,這樣會在測試車靠近斑馬線時形成“鬼探頭”的緊急情況。
測試條件:在模擬隧道內放有一個固定靶車模型,測試車輛以50knm/h的速度開啟巡航及所有駕駛輔助功能接近,看看最終測試車能否避讓靶車。隧道固定靶車這個項目,其實是模擬在日常行駛中,進入隧道時,隧道內突然有停下來車輛的情況。這種情形下,駕駛員因為隧道內外有大的光線反差,很大概率不會及時發現隧道內停下來的車,最終導致追尾事故發生。如果車輛的駕駛輔助系統可以規避到這一類障礙車,那就會給乘員多一道保障。
其實隧道固定障礙車規避這個項目,大部分的車輛都是挑戰失敗的,因為隧道內的障礙車比較難識別出來。
測試條件:靶車會以20km/h的速度進行比較緊急的加塞動作,而測試車則會以50km/h的速度巡航行駛。
宋PLUS在這個環節中的表現是比較不錯的,雖然識別假車的時機與其他車型沒有太大差異,都是要等靶車完全進入當前車道才會識別有反應,但系統制動果斷,并且制動后自適應巡航系統也不會退出,還會繼續跟車工作。
在自動泊車這個環節中,我們準備了側方位、障礙側方位、垂直泊車三個項目進行測試。不過遺憾的是宋PLUS目前全系都沒有搭載自動泊車功能,所以這個環節宋PLUS是直接pass挑戰失敗了。
宋PLUS在開放高速上屬于常規的L2級別駕駛輔助能力,也就是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功能。在使用這兩項功能時,宋PLUS的表現都比較穩定,車道保持可以將車輛較好地保持在車道中部,沒有左右偏移的情況出現。不過駕駛員還是可以感受到方向盤在不斷地高頻率修正方向,這種轉向表現感沒有特斯拉那般自然,這是一點小遺憾。另外,在遇到大曲率的彎道時(例如匝道),車道保持會退出工作,但在高速主路上的彎道都是可以一直保持工作的。
自適應巡航的加減速表現穩定,但宋PLUS有一個點就是提速比較慢,在匝道并入主道后,我們將40km/h設定速度手動調整至120km/h,但車輛并不會大油門地提速,而是以比較緩和的方式加速。
在自動駕駛這個部分,宋PLUS以常規的硬件給出了常規的表現,總的沒有什么驚喜出現。傳統項目例如自適應巡航及車道保持,宋PLUS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行人識別與規避能力對宋PLUS而言是一塊短板,并且宋PLUS也沒有自動泊車功能。這兩點遺憾就讓宋PLUS在自動駕駛環節失了不少分數。
作為王朝系列旗下最受歡迎的車型,空間大、造型大氣、配置豐富的宋一直是許多消費者的心頭好。但比亞迪并沒有就此滿足,在宋的基礎上,再推出了宋Pro、宋PLUS兩款衍生車型,都引來不錯的反響。而宋PLUS作為“宋家三兄弟”最強者,它到底有多強的實力,我們接下來從智能座艙的角度來給它打個分。
座艙的智能化程度是整車智能化里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作為宋家族里的“最強者”,宋PLUS座艙智能化程度如何?在這一環節當中,我們將對其屏幕性能、車機系統、儀表、語音交互、進階功能等軟硬件指標進行逐項評測打分,使其智能程度得到量化。
我們先來看看宋PLUS的車內中控屏幕效果,在這一環節中我們針對屏幕尺寸、顯示的細膩程度、可視角度(以及反光程度)和屏幕表面涂層的質感做出評價。除了最低配車型以外,宋PLUS其他車型都配備圖中這一塊12.8英寸的旋轉屏,可以按照使用需求切換橫/豎顯示,車內大部分功能都需要通過屏幕上的各個模塊實現控制,僅保留少量實體按鈕在方向盤和檔把區域。
屏幕表面有防刮涂層,觸感也比較細膩,不容易留下指紋。此外屏幕可視角度較廣,無論在車內哪個位置都可以清晰看到屏幕上顯示的內容。
都說車機是汽車的第四大件,評價一款車座艙的智能化水平高還是低,與它的車機性能好壞關系相當密切。車機用起來流暢與否,功能豐富與否,交互方便與否等等用戶都能清晰感知,影響使用體驗。
流暢度、易用性和UI設計
宋PLUS車機系統使用起來相當流暢,除非是運行大型游戲或者某些特定APP以外,其余時間幾乎不會出現太明顯的卡頓。拖動、拉伸、點擊動作都能立馬作出反應。
車機功能豐富度及體驗效果
宋PLUS搭載的是第三代DiLink智能網聯系統,除了流暢度較好之外,這套車機系統還延續了比亞迪車機一直以來高擴展性的優勢。
實測車支持360°全景影像,而且整體顯示效果比較出色,畫面中車輛四角位置稍微有些拼接痕跡,但不影響使用。而且影像還支持多角度切換顯示、車底透視等功能。
儀表功能豐富度
宋PLUS使用的是一塊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尺寸足夠大,顯示風格偏科技簡約風格,強光環境下,兩側會出現反光現象,但對重要信息顯示影響不大。
車載系統的擴展性
原生的車載系統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因此具備一定的擴展性就顯得有必要了。擴展性我們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APP應用商店擴展、一個是手機互聯擴展。
比亞迪的車載系統一直以來最大的優勢在于可擴展豐富的應用,在應用商城里,用戶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應用APP,幾乎與安卓手機無異了。
但這套車機系統并不支持手機互聯映射,大概是工程師認為既然車載系統自身支持如此豐富的應用擴展,手機映射也沒那么必要了吧。
不同車型之間語音交互能力差異較為明顯,它能比較很好地反應一款車的座艙智能化的程度,語音識別率高低、識別速度快慢、可控制功能多寡都是評判這套語音交互系統好壞的標準。
宋PLUS的車載語音交互系統可以完成一些基本功能命令的識別與執行,導航、多媒體系統、空調、車窗等功能都能控制。另外,宋PLUS還支持一些簡單常用命令的免喚醒調用功能,比如在行車過程中說出“我想導航到**”,即可設置導航,免喚醒命令還不少,用起來比較方便。
宋PLUS語音識別的速度中規中矩,但整體反應的速度再同級車型里還是算比較有優勢,識別完成之后系統很快就能完成反應并執行指令。
而且系統對于一些不太準確的發音也有不錯的糾正率,在模糊發音糾錯能力測試環節中,系統能夠識別“打開車窗”和“導航到外灘”兩個語令的意圖,而且識別率較高,唯一剩下“我想吃麥當勞”不能完美識別,整體表現值得肯定。
在語義聯想這一部分,宋PLUS表現同樣出色,不僅能識別“有點冷”和“我很熱”這類模糊語義的命令能完美識別,像“幫我找最近的小楊生煎”和“我想去靜安寺附近吃麥當勞”這類復合語令它也能很快作出反應并設置好導航路線。但它仍然無法執行跨功能多命令指令。
一款好的車機,除了能實現一些基本的功能以外,還應該配備遠程控制、在線更新等功能,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能與用戶實現情感交流,帶來一些樂趣等。
在智能座艙的評測當中,通過對屏幕效果、車機性能、語音交互、智能化進階需求四大方面的綜合評分,最終比亞迪宋PLUS的得分為75分。
大屏顯示效果出色、外部應用豐富和方便實用的語音交互系統都是它的優勢,延續了比亞迪車型在座艙智能化的優勢。但如果可以在儀表功能豐富度和手機互聯項目上再加把勁的話,相信宋PLUS能在智能座艙這一板塊有更好的成績。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在ICT300智能汽車評測標準中,比亞迪宋PLUS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表現。接下來,將針對車子本身駕控,進行加速、制動、麋鹿、繞樁以及噪音測試,來看看其性能表現又是如何?
比亞迪宋PLUS配備了最新一代驍云1.5Ti高功率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36kW,最大扭矩為288N·m,對比以前的1.5T發動機是有了明顯提升。在進行百公里加速測試時,我們采取憋轉速形式,這時候雙離合變速箱允許轉速去到2300轉,起步的瞬間前輪會有輕微打滑,但前懸的拉伸并不明顯,姿態還算平穩。
由于整車底盤調校偏向舒適性,因此懸掛有點軟。在做百公里制動測試時,前懸會有一定壓縮。不過在整個制動過程中,制動力比較平穩,也不會出現跑偏的情況,給人足夠的信心。
麋鹿測試的目的是測試車輛的避險能力,考驗著車輛懸架和動態調校功底。而我們的麋鹿測試當中,采用打開默認電子系統狀態(不手動關閉ESP等),盡可能還原日常用車情況。
比亞迪宋PLUS在做麋鹿測試時最高速度能去到68km/h,這個數值接近于我們之前做過的轎車速度水平。在實際體驗中,車輛做緊急變線,ESP系統介入明顯,等到拐入第二個車道時,ESP已經明顯制動減速,使得車輛保持一個平穩狀態完成項目。
測試車輛以60km/h的速度進行繞樁測試,假設你人為把ESP系統關掉,車輛繞樁時如果接近拐彎的極限狀態,ESP系統也自動進行介入,從而說明車輛的ESP系統不能完全關閉。另外由于車身重心較高,加上偏舒適的懸掛設定,車身傾側控制較為一般。最后車輛轉向的指向性和跟隨性比較一般,缺乏極限操控感。
來到車內噪聲測試,考驗的是車輛的隔音能力。除了測試傳統的怠速、60km/h巡航、90km/h巡航和120km/h巡航四種狀態下車內噪聲值外,還會記錄車外的噪聲,并與怠速狀態下的車內噪聲值對比。在靜止狀態下,比亞迪宋PLUS內部座艙表現安靜,速度上來后,對外界的噪音都能盡可能地抑制,不過急加速時,發動機噪音會比較明顯。
比亞迪宋PLUS的加速和制動測試成績不算突出。在極限操控方面,由于宋PLUS是一臺追求舒適的SUV,因此在麋鹿測試和繞樁測試得分不算高;最后的噪音測試,靜止狀態表現不錯,速度上來以后對發動機噪音還有一定優化空間。總的來說,比亞迪宋PLUS在性能部分表現較為一般。
宋PLUS在極智+ICT300智能測試榜單中排名第30位,總分為136。宋PLUS在測試中的有優點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智能座艙部分,在這個環節中,宋PLUS獲得了75分的高分,這個分數已經趕上了造車新勢力們。確實,比亞迪在車機互聯方面表現十分優異,第三代DiLink智能網聯系統讓車機擁有了手機般的聯網以及交互能力。不過宋PLUS在自動駕駛以及性能方面得分都是一般,最終導致了總分并不高。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