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之旅 海外長途試駕大眾途銳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試駕頻道】在采用承載式車身結構的SUV中,能在越野圈兒混出名堂的車型鳳毛麟角,途銳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幾款車型之一。兩代車型歷經15年,我們也對它做過多次測試,其越野性能一直為我們稱道。當然,它本質上又是一款“城市型”SUV,這又保證了它的公路性能。而這就是它的賣點,如果你是個貪心或選擇綜合癥,公路性能和越野性能都想要,比如Q7和陸巡之間的糾結,那么,選途銳就好了。
![]() | 體驗讀圖模式 |
這次,我們開著途銳進行了一次“溯源”之旅,從它的名稱由來也就是撒哈拉沙漠一路開到它位于斯洛伐克的工廠,從名稱源頭到生產源頭,從摩洛哥、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到斯洛伐克,全程4314公里。我們參加了西班牙段的試駕體驗,從南部城市馬貝拉一直開到巴塞羅那,共1195公里。
在這1295公里中,我們并沒有一路順著沿海公路北上,為了盡可能多的體現途銳的性能,各種難度的爛路肯定是少不了的。因為,即便在國內的試駕,廠商也一定會安排各種越野項目,這就是途銳不同于其它城市SUV的方式。在西班牙南部的崇山峻嶺中,我們與途銳開啟了三天的征程。
途銳這個名字來自撒哈拉沙漠里的一個部落名,寓意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自由自在地生活。這個命名決定了它的產品特性,所以,它不同于一般城市SUV傾向于公路化的調校,但又不至于像帕杰羅那樣即便是承載式車身但依然不妥協于公路的底盤特性,途銳可以五五分。
至于途銳的設計已經沒有太多值得介紹的必要了,第二代車型從2010年走到今天,大家對它已經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說這代車型已經快完成了服役周期。而不同的是,我們試駕的途銳是柴油版,畢竟在歐洲,大部分車型還是以柴油版為主。這款車也曾在中國引進過,但中國的用車環境和法規和歐洲不同,主銷的還是汽油版。
我們的試駕路線大多是穿越各種“國家公園”,但和中國不同的是,這些路線并沒有被圈起來賣票,或者修成柏油路再弄一些觀光車來,當然,也不會限制私車進入。這是打著“公園”旗號的開放道路,而且里面沒有柏油路,有的是各種不同難度的爛路,只要你的車靠譜,就放馬進去吧。
第一天的行程從馬貝拉到格拉納達,算是越野初體驗,以常規的碎石路和柏油鋪裝的山路為主。這體驗不到途銳的越野性能,但作為日常用車,爛路的舒適性和公路駕駛表現是比較重要的,這是對途銳的基本定位的了解。
所有車輛都換上了AT胎,這款胎在中國非常罕見,而且就有原車的尺寸,雖然扁平比看著有點薄,但應付一般的越野路況足夠了。而且,這款胎有個特點,側壁上部的花紋能把輪胎的外檐包起來,這樣可以加大對側壁的保護作用。
駛出馬貝拉,先來一段山路體驗。其實,途銳在駕駛調校上非常注重越野路況的駕駛質量,因此,它在公路開起來不像主流的城市SUV,比如X5、Q7那樣輕盈和靈活,2.2噸的重量是能讓你感覺出來的。從拉開車門的那一刻,到轉動方向盤,再到彎道中感覺底盤的厚重感,每一個細節都透著分量,這種分量感屬于硬派SUV的風格。但是,它跑起來確實又比硬派SUV好不少。
轉向比一般的大眾車要更重一些,精確感也放松了一些,但是過程很細膩。開著它不太需要激進的駕駛,但是能滿足日常使用時對于城市SUV的需求。
底盤柔軟、厚重,能讓你感覺到足夠長的懸掛行程。但途銳配備的是空氣懸掛,在山路中,你需要將空氣懸掛調整到SPORT模式,這樣一來,車身會降低到第二格(共五格)、并且懸掛變硬。當然,還是不要太糾結操控性,它再硬也跑不過X5,但至少不會讓你開在山路上晃來晃去和感覺到懸掛支撐不足。操控性先別提,穩定性是夠了。
將空氣懸掛設定成柔軟、厚重的風格在當今的SUV中不多見了,而難能可貴的就在這里,就是因為底盤的厚重感,才讓它能在爛路中快速奔跑起來,而乘客不至于被左右晃得難受,一些坑洼路面也不至于讓你經過時提心吊膽地擔心懸掛會發出“砰砰”的聲音。也就是說途銳用這樣的懸掛調校實現了接近于“大梁”的作用。如果不是在越野性能上的堅持,是不可能這樣來調懸掛的。
踏上非鋪裝路面,駕駛模式設定到OFF ROAD模式,懸掛會升高到第四格,這樣能滿足大部分越野路況了。
爛路舒適性確實非常好,而且空氣懸掛很舒適,這方面比硬派SUV還好,硬派SUV在避震頭段還普遍偏硬,途銳的空氣懸掛就可以把避震全段都做得很柔軟。你甚至感覺不到那些小的碎石,不足的是,相比于硬派SUV,途銳在經過較大的坑時,如果車速較快,空氣懸掛還是會發出“砰砰”的聲音。要比在爛路上誰跑得快,還是硬派SUV更強、更皮實一些。但相比于城市SUV來說,它比大切要舒服一些。
第一天基本就是這種相對簡單些的非鋪裝路,途銳的舒適性非常好,城市SUV中數一數二了,雞蛋大小的碎石路,走在上面跟壓在柏油路差不多。一點不顛、一點不彈。
第二天的行程算是打開了越野模式,確實很難對這些地名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就道路而言,相比第一天要難多了。這條路,城市SUV是一定走不了的。
雖然今天的路況比較難,但畢竟還是“路”,所以,OFF ROAD模式就夠了,不用鎖止中后差,重要的是通過性,大部分路況是需要空氣懸掛在四格以上的。如果離地間隙不夠,或者空氣懸掛升高幅度不夠的車,在這條路是沒法走的。
開啟OFF ROAD模式后,系統會自動啟動陡坡緩降功能,這在山路上還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這種懸崖上的小路,在翻山時經常會遇到大坡,如果路面太滑或處理不當的話就會發生危險。陡坡緩降會自動介入,你也可以通過深踩油門提高車速來解除它。
中國的很多丹霞地貌都被改成了公園,你只能遠遠的在觀景臺上看看,幾乎都不讓開車進去。西班牙無此限制,所以,雖然張掖的丹霞地貌去了很多次,但第一次開車穿越丹霞山脈,卻是在西班牙實現的。
AT胎絕只是提高安全性和爛路抓地力,但并不是絕對安全的。避免爆胎一是憑經驗來躲避尖利的東西,二就是靠運氣了。我們不幸的是胎廢了,不過輪胎是慢撒氣,所以,分析原因應該不是被石頭割破,那樣就直接爆了,應該是路面上的松子扎破了胎面,而且是扎進了里面,導致慢撒氣。中國的駕駛員,確實很少有機會在遍地松子的松樹林里開車。躲了一路的石頭,但忽視了松子。
山脈中的生態非常好,路邊就能夠看到狐貍,也不怕人,你可以喂他食物,估計這些狐貍也是被喂熟了,見到人就往前湊,不給點吃的你都不好意思走。
最后一天的行程,盡管還有些非鋪裝路駕駛,但已經接近沿海,所以,大部分都是以公路為主了。貌似今晚還有巴薩對比西班牙人的比賽,你能想到,后半程大家對途銳的高速體驗會有多么深刻。
從動力來說,途銳的這臺3.0TDI柴油發動機扭矩比汽油機多了110牛米,足足有550牛米,而功率只有245馬力,汽油機則是320馬力。這也就是說,途銳在爛路行駛時基本沒有什么陡坡能難住它,呼呼的就上去了。但在高速公路上,尤其是車速到了120km/h后,再加速你能感覺第一下扭矩確實往前拱了一下車身,但受馬力拖累,油門深踩動力的提升也不是很猛了。動力就明顯沒有汽油機靈敏,還是有點拖沓,所以,國內消費者傾向于汽油機,從公路上的動力表現來說也是對的。
途銳的動力表現不是很激進,扭矩爆發后氣勢如虹但缺乏馬力的持續性,如果你想換成手動模式,用用撥片,那你會發現撥片的反應太慢了,你可能連著撥了三下,但變速箱也許連一個擋都沒換完。所以,如果你不是有特殊的需求,還是汽油版吧。因為動力夠好,基本也用不著撥片,印象中也不像柴油版那樣慢半拍。
跑了1000公里,最后再說說途銳的舒適性,底盤就不說了,十足的舒適性調校。其次是座椅,途銳的座椅是同級車中最大的了,坐墊很大,而且坐墊的深度也很大。比如,寶馬有一個優點是座椅前沿能拉出來,來支撐大腿。途銳也是這個道理,只不過是它的座椅本身就夠大,而且座椅的填充物也非常棒,可以這么說,途銳的座椅就是為跑長途準備的。后排也是一樣,坐墊又大又舒適。如果你身材嬌小也沒事,前排座椅還能調節包裹性。所以,作為一臺全能的SUV,這些特性是一定要兼備的。
結語:
全程1295公里的路程,不算長但體驗足夠深。途銳就應該跑這樣的路,當然,再難一點就更好了。不過,我們這是長途自駕,并不是在各種科目的越野場地,也許更復雜的路況會出現在后面的行程中,我們的行程已經完成了。而在已完成的路程中,其實已經阻擋了很多車型。如果給它定位的話,它還是偏于越野類SUV多一些,而好處是它能夠作為城市中日常的代步車,你在城里開著它怎么也比開著一臺陸巡松心,這就是它的賣點。只不過,還是選汽油版吧。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劉石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