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生產廠家直接介入二手車置換和銷售現在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兩年前,上海大眾就曾經雄心勃勃地率先開始嘗試,但由于各種原因無疾而終;去年,上海通用在全國首家推出了舊車置換業務;今年上半年,一汽-大眾、廣州本田、北京吉普、北京現代、長安鈴木、天汽集團等企業也都紛紛跟進,躍躍欲試準備搶灘這一領域。而上海大眾則梅開二度,據了解,其高層已經完成了對德國二手車經營網絡的考察,預計年內將在國內的10家專賣店設立二手車專賣區。
優勢在手卻受制于政策
據統計,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近來發展迅速,目前處在上升期,交易量每年穩步上升。2002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達到713326輛,占汽車總交易量的22%;今年上半年,全國共交易二手車378713輛,同比增長10.6%,而新車銷量同比增長32.2%。專家指出,中國的新、舊車銷量比例應該在1∶3左右才是正常狀態,但在舊車交易相對活躍的北京,今年上半年的新舊車實際交易量之比是3:1!@一差距表明,我國舊車市場還存在巨大的潛力,潛力的背后則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業內人士分析,在開發這塊充滿商機的領域時,與傳統的舊車經紀公司相比,汽車生產廠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是品牌化的管理和國際化的操作流程以及二手車的認證和二手車的質量保證;其次,廠家進行二手車置換有客戶詳細資料可查詢,而這恰恰是舊車經紀公司做不到的。此外,汽車生產廠家的資金顯然較為雄厚,有著明顯的抗風險能力。但是,現在執行的不允許廠家介入舊車經營的政策從根本上制約著汽車生產廠家的大舉進軍。從實際操作上看,上海通用目前開展的二手車置換銷售業務是打的政策的“擦邊球”——有的是通過特約經銷商開展的,有的是與別的有資質的二手車經營公司聯手合作的。其它廠家也是采取類似的策略。無疑,政策是開展二手車交易的瓶頸。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我要發表評論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