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不如股市。與股市財富暴漲相對應的是,車市卻降聲一片。偶有能死扛價格堅挺不動的幾款車型,已實屬不易。倘若有在降價大環境下,還能逆市加價銷售的車型,絕對令人詫異,受人側目視為“異類”。凱美瑞就是當前車市中少有的“異類”代表。
據了解,凱美瑞上市已經整整一年,盡管其銷售市場漸趨穩定,早已褪去新鮮的外衣,但在當前的京城車市中,部分凱美瑞的經銷商卻敢逆市加價銷售。而且,不少4S店目前都沒有現車,如果預定需要等到8月份;個別經銷商可以提前提車,但需要在店內做8000元左右的裝飾或者直接加價5000元左右。當然,由于在產能提升與競爭激烈的雙重因素作用下,目前凱美瑞的加價幅度相比去年降了不小。但逆市加價銷售本身實在引人推敲。
誰在操作加價行為
一提到凱美瑞加價,廠家和經銷商都是一種無奈和委屈的態度,似乎加價與己無關。但到底是誰在操作加價行為,生產廠家、經銷商還是車市里的“車蟲”?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加價,廠家和經銷商都難逃其責,大家一致攻擊的“車蟲”或許只是替罪羊而已。首先,廠家產能一時上不去這是不爭事實,正因為如此才導致凱美瑞供求緊張;其次,凱美瑞如何流入“車蟲”手中值得深思與推敲,經銷商是不是難脫“干系”?
加價收益入了誰的腰包
加價收益究竟流入誰的腰包?經銷商表示加價收益都是給廠家的,自己并未從中獲利。但廠家對此說法卻斷然否認。廣州豐田有關人士表示,加價銷售純屬經銷商單方面的行為,廠家未獲取任何收益,并表示要加大對加價銷售的打擊。廠家的說法得到“車蟲”的側面印證,一“車蟲”透露,經銷商給他們的車價就是廠家公布的市場價,“車蟲”賺取的利潤就是所謂的“加價”,但賣一輛車利潤中的大頭其實還是讓經銷商賺走了。
其實對于加價收益歸屬,業內人士教給消費者一種建議的判別方法:購車時向經銷商索取增值稅發票,如加價部分寫入增值稅發票中,則代表這筆錢最終歸廠家所得,否則就是經銷商自己賺了。
加價售車是否正常
對于加價售車現象,如果是通過價格杠桿來調節供需矛盾的正常市場行為,本也無可非議。畢竟,加價銷售是市場行為,“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沒什么大驚小怪。
但是,如果是廠家和經銷商對加價進行暗箱操作,直接損害的便是消費者的利益。經銷商一方面義正辭嚴地喊著決不加價,號召消費者來排隊等號購車,另一方面卻悄悄把緊俏車型加價批給專賣店外面的“車蟲”,通過轉手炒賣從中牟取厚利。這些加價賣掉的車實際上就是很多消費者繳納訂金排隊等候的車。這種行為對于眾多按原價訂車的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欺詐。后果就是加價買車的人擠掉了排隊訂車的人,先買到車的人必須付出本不該付出的更多金錢從而利益受損,而排隊訂車的人因為受到欺詐不斷被推遲提車。
理智消費阻擊加價行為
盡管很多消費者一直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希望自己的車能保值。但業內人士告誡消費者,在目前整個市場供給不斷擴大、車價平穩下調的總趨勢下,消費者可以更從容地選擇購車時間,“不必盲目跟風”。從市場規律與行情來看,隨著新車老車齊上陣,以及產能的擴大,相信不久將再也看不見加價的凱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