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不能把減少無關緊要的配置,與減少必須達到工藝標準的原材料混為一談
作為一款十分暢銷的中高檔轎車,截至9月底,廣本雅閣的市場保有量已超過41萬輛。因10月6日在四川成都至達州市路段發生一起致使雅閣車駕駛員死亡的車禍,有消費者對于雅閣車鋼板厚度提出疑問。
就此問題,記者向四川省達渝高速公路交警支隊了解情況,負責處理這起事故的劉警官對記者說,經分析,當時的車速至少在110公里。
對于“廣本雅閣的車身相對輕盈、鋼板薄,所以可能不夠安全”的提法,本報記者電話采訪了廣州本田汽車公司媒體公關系負責人汪偉。他首先表示,“毫無疑問,10月6日發生的是一場車禍。據我們了解,當時的車速將近120公里。我們提醒車主,一定要注意駕駛安全。”隨后,他說,雅閣是一款全球車,它的安全性達到國家規定,而且也達到了國外的標準。但如果不注意行車安全、不遵守交通法規,即使汽車設計制造技術和安全裝備再先進,也無法保證安全。
就消費者對于鋼板厚度的質疑,他表示,此說至今從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專家的正式認可。車身安全性取決于車身結構、鋼板強度和碰撞吸能技術,包括優良的車身結構,焊接工藝等多種因素,不能把鋼板厚度與產品安全性簡單地劃等號。他解釋說,鋼板厚或者重的車,在事故中造成的危害更大。因為車身越厚重,慣性越大,制動距離也就越長,反而不利于安全。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韓設計和生產車輛的用材理念與歐美不同,細究起來,因各自發展年代不同和國情不同,形成不同的車身輕量化的設計理念。”他認為,一款車的質量如何,要根據國家授權的專業檢測機構,通過科技手段來甄別。
鐘師認為,中國每年因車禍受傷人數高達三四十萬,死亡人數高達10萬以上。從數理統計上看,在每年發生幾十萬起交通事故中,選出一、二件事例來說明某一車型存在質量問題是難以成立的。
鐘師還認為,目前國內保護汽車消費者的安全立法很不成熟,監控汽車產品涉及人身安全的質量缺陷的機制很不完善。“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出臺了‘召回’規章,連起碼的汽車‘三包’都遲遲不能出臺。支持因質量缺陷導致人身傷亡而追溯高額經濟賠償在法律上仍模糊不清。”他如是說。
對于在華生產的本田雅閣產品簡化部分配置,鐘師告訴記者,從車價競爭考慮,日韓車廠在中國推出產品時簡化有關配置的情況并不少見。但不能把減少無關緊要的配置,與減少必須達到工藝標準的原材料混為一談。
記者又采訪了一位跨國汽車廠商在華企業的技術人員。他告訴記者,在異地重復大批量生產相同車型,最有效率和節省成本的方法是克隆原來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線布局和生產設備等。具體到鋼板環節,如果廠家試圖削減成本,其實技術上是不可行的。因為投資巨大的成套模具、焊裝線等幾大工藝標準都要相應變換,處理成本更高,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