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設部發起的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于9月16日至22日在全國108個城市開展,其中9月22日定為“無車日”。在北京,首屆“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以“綠色出行、綠色交通、綠色奧運”為主題,把空間還給非機動車和行人。
目前,伴隨汽車尾氣排放以及工業污染的日趨嚴重,空氣污染不容樂觀。
有經濟學家算了這樣一筆賬:北京一年堵車大概造成60億元損失,平均一個北京人每天損失1.1元錢,一年損失400元。截至今年6月,全國汽車保有量達5356萬輛,其中私人汽車3239萬輛,私人汽車擁有量年均增速20%,大大快于經濟增速。目前,我國交通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0%。
同時,我國大中城市交通擁堵不斷加劇,這讓“無車日”的推行更加顯得意義重大。
9月16日當天,記者在北京復興門地鐵站看到工作人員擺出了黑板,上面寫了宣傳無車日的文字,并有專門人員向來往乘客發送“綠色交通城市未來”的綠皮小冊子,標有“把空間還給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字樣,同時,用翔實的數據提醒乘客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長期開車會使頸椎、腰椎等部位造成損傷,經常開車接送小孩子,會使孩子有肥胖的危險!盁o車日”提倡的是一種意識
“無車日”最早誕生于1998年的法國,時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愿在這一天棄用私家車。一年后的同一天,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意大利城市參加了“無車日”活動。之后的2000年,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盟的環保政策框架內。9月22日成了“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全球前后有1488座城市加入了這一活動。
在我國,2000年10月14日,成都就曾作為第一個實行“無車日”的城市引起國人的關注。2004年6月11日,深圳也開展了第一個“綠色行動日”即“無車日”活動。
“無車日”的到來,無疑會帶來城市道路的暢通和空氣、噪音污染的減少。由于許多公務車和私家車停駛,出行的人們將會感到道路變得格外或比較通暢,縮短了出行的時間;車輛排放的尾氣、鳴響的笛聲明顯減少,空氣質量因此而提高,城市環境因此而改善。
“無車日效果應該和實行機動車單雙號上街那次差不多吧,那幾天開車可真舒服。天天無車日才好呢。”出租車司機陳師傅說。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法博士生導師王燦發表示:“無車日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提倡一種意識,讓公眾更加關注環保。通過大型活動,呼喚更多的人思考和參與,對城市乃至社會的科學發展與和諧構建,無疑具有警示和前瞻的意義!蓖菩袩o車日需要更多人性化措施
盡管法國是首個推行無車日的國家,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初始施行時并不理想。據《經濟日報》駐巴黎記者報道,2002年,法國參加無車日的城市有99個,2003年降至72個,2005年僅有50個。
此外,德國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羅馬等大城市,也早于幾年前就退出了無車日活動。據此,專家認為,推行無車日的關鍵是要做好相關的人性化配套措施。
“停止機動車的話,就必須要積極改善公共交通服務,讓乘客感覺公共交通確實方便。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還是存在著乘車條件差等一些問題,這都需要改善!蓖鯛N發表示。
放棄私家車,還需要給自行車道更多空間,北京市區內一些地方甚至沒有自行車專行道,或者標志很不醒目,存車的地方也很少。即使有自行車道的地方,自行車道空間也很有限。采訪中,一位北京市民說。
據了解,在“無車日”期間,北京將在限行區域增加200輛公交車,并在一些路段增加自行車存放和打氣點!耙呀艹龅理念變成現實的行動,相關配套措施的完善,以及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才是更加需要注意的。”王燦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