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聯手規范汽車出口秩序 規避風險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面對日益增長的汽車整車出口規模,相關部門正通過產品質量管理,以規范出口秩序。
近日,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和摩托車產品出口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不僅進一步明確出口企業應具備的資質,提出對出口企業進行分類管理的方式,而且還明確指出,出口產品在國外有重大質量事件并對我國出口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將取消出口資格。
根據《通知》要求,未來我國出口企業必須具備的條件為:汽車、摩托車生產企業應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 《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具備有效的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低速汽車生產企業應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等條件。
自《通知》發布之日起,商務部將會同上述其余四部門,根據出口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經營情況、《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情況、出口產品日常檢驗和監管情況等,適時提出預警,并動態調整《名單》。
對于出口產品在國外有重大質量事件并對我國出口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視情況可對其進行通報、警告、暫停或取消從事汽車或摩托車出口資格。
業內人士認為,在我國出口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通知》的出臺對于規范我國出口汽車秩序,提高我國汽車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通知》將進一步打擊那些以出口為目的貼牌小企業,這對于規范國內汽車行業不無裨益。
我國汽車出口背景之一:今年汽車出口將達100萬輛
出口對于自主品牌的產能消化和盈利支撐作用已經在顯現,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車輛出口數量不斷攀升,今年8月,企業出口量已經達9.54萬輛,環比增長5.9%,同比增長10.7%。1~8月,我國累計出口汽車67.54萬輛,同比增長25.1%。據推測,今年我國汽車出口將達到100萬輛。
從出口的市場來看,我國企業已經不再滿足于出口非洲、中東等發展中國家市場,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歐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亞市場。但從目前來看,我國汽車出口僅占中國汽車整車產銷量的4.59%,仍遠低于發達國家50%以上的出口占比。
我國汽車出口背景之二:兩次滑鐵盧
不足4年間,中國汽車出口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這石頭就是海外國產化率。
第一次慘敗,發生在俄羅斯。2007年至2008年,俄羅斯成為中國汽車出口最大的單一市場,奇瑞汽車、長城汽車等相繼在俄羅斯高歌猛進。但2009年,中國汽車被攔在俄羅斯門外,這一年中國車企對俄羅斯出口幾乎全線覆沒。攔路虎就是俄羅斯出臺相關保護政策。2008年底,俄羅斯政府出臺政府第745號法令,對于進口的組裝汽車散件課以新關稅,進口汽車車身將被征收15%的關稅,一個車身不少于5000歐元。
由于中國車企此前均未在俄羅斯當地設廠,僅以白車身出口至俄羅斯、在當地組裝后再銷售,因而受到致命打擊,過去通過散件組裝、打高性價比之路被封上。此外,俄羅斯主管部門增加在當地設廠的障礙,進一步堵住了中國車企長在當地長遠發展之路。
2012年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巴西。2011年,在不少自主品牌車企的銳意開拓下,巴西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單一市場。2011年,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和哈飛汽車分別在巴西銷售了23747輛、21682輛、16725輛,總計占據了巴西逾1.81%的市場份額。
但2012年底風向大變,巴西政府宣布上調工業產品稅IPI比率,向巴西出口車輛的中國車企均受到影響。按照相關規定,外國車企在巴西制造的汽車,如果產自巴西和南美洲共同市場其他國家(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的零部件低于65%,其進口稅率將提升30%。而中國車企恰恰未達標,因而受到較大沖擊。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巴西的汽車出口降幅近90%。
對此,商務部機電與科技產業司副司長支陸遜分析道,目前中國汽車企業的出口只是貨貿出口,而沒有形成在出口當地的產業化。貨貿出口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確定因素,如出口國突然提高門檻,就會遭遇閉門羹。而各大出口企業大都沒有系統的出口戰略,這使得售后跟不上,甚至沒有售后。
相關文章:
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出口量逆市飄紅
//www.1000gaozi.com/news/hyxw/1207/2045857.html
因石棉問題 長城奇瑞將召回部分出口車型
//www.1000gaozi.com/news/hyxw/1208/2081485.html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