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重要時期,汽車產業總體健康發展。但繁榮的背后,一些汽車企業已現早衰征兆,業界應給予高度重視,積極采取防范措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邵奇惠在此間舉行的第五屆廣州國際車展論壇上如是指出。
早衰
是企業界普遍面臨的困惑。在過去的20年里,由于市場需求開啟、政策引導、政府相助,中國汽車產業井噴般發展壯大,幾乎所有汽車企業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汽車業繁榮發展的背后則隱藏著早衰的危機。”邵奇惠指出,“現在國際、國內競爭已達至白熱化,市場充滿太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然而近年來中國汽車業輕易取得的成功使企業領導人產生了麻痹思想,并缺乏明智的認識和抉擇,導致有的企業已出現早衰征兆,汽車業界應給予高度重視。”
邵奇惠認為浮躁之風是導致汽車業早衰的首要因素,他列舉了一些企業浮躁之風的表現,如不講做強,只講做大;不在品質下工夫,一個勁在量上做文章;不求經濟效益,盲目引資圈錢;產品開發急于求成,照搬照抄等行為。“這種浮躁之風十分危險,不僅與企業領導有關,而且大多是在某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鼓噪下形成的。”邵奇惠說。
邵惠奇同時指出,對自主創新認識的偏頗和曲解,將使企業失去創新的活力。他認為衡量企業創新成果的標準,不是看投入了多少研究費用、技術有多先進、有沒有知識產權和專利,而是看它創造了多少消費價值和社會價值,創造了多少可以轉化為商業優勢的獨特性。企業不能取得商業成功,就必然會衰敗。
為避免出現早衰,邵奇惠建議:“汽車企業應從‘以錢為貴’的管理模式轉為‘以德為貴’‘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加速企業現代化的進程。與此同時,汽車企業還應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并極力走出產品同質化的現狀等。”
論壇上,邵奇惠的觀點引起了業內專家和汽車業界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