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從來不缺少英雄,而2006年“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新車典范,則非馬自達3(以下簡稱馬3)莫屬了。轟轟烈烈上市僅僅四周后,就遭遇了長達大半年的停產。經歷了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后,停止銷售長達九個多月的馬3終于復市銷售了。帶著降價和兩款減配新車型重新上市,并留有1.6L車型做后手,馬3能否找回失去的輝煌呢?
降價減配攪局A級車市
重新披掛上陣的馬3原兩款車型均降價1萬元,手動和自動車型分別售價15.98萬元和16.98萬元。為了贏得更多市場,馬3還通過降低舒適配置新增了兩款車型,手動擋和自動擋售價分別為13.98萬元和14.98萬元。馬3復產前曾有降價3萬元沖擊市場的說法,13.98萬元的價格確實比以前的16.98萬元調低了3萬元,但是,降價的前提是犧牲了配置。低配車型的調整包括減少天窗、自動空調變為手動空調、真皮座椅變為絨布座椅等。
業內專家賈新光對早報記者表示,合資品牌排量在2.0L左右的車子價格一般在十五六萬元左右,高的更達20多萬元,而馬3的13.98萬元價格正是長安福特馬自達低價打開局面、差異化競爭的一個市場策略,目的是起到“上打下壓”的作用:既能對B級車市構成威脅,也能攪亂A級車市。
恢復銷售后,目前在重慶等部分城市出現了馬3排隊預訂甚至提現車須加價5000元的現象,馬3對A級車市的初步沖擊由此可見一斑。
據長安福特馬自達執行副總裁鄒文超透露,現階段他們每天生產、發運的馬3數量在100輛左右,與市場需求還有不小的差距,目前馬3訂單已排到兩個月后。他進而表示,車源緊俏、加價提車的情況在今年第二季度后期應該會有所緩解。
停產半年損失數億
隨著馬3重出江湖,其停產原因也已水落石出:馬3叫停,政策違規是虛,利益博弈為實。
此前傳聞馬3停產是由于其生產與銷售權分離,與政策規定有違。馬3復產后采取的是長安福特總經銷,再授權一汽馬自達經銷商銷售。由此與國產沃爾沃S40相仿的銷售授權方式來看,馬3要繞開政策順利產銷并非難事,應不至于拖上半年之久。
業內人士認為,復產方案最終談攏,應該是各方利益妥協的結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止血”。這一妥協的結果很可能是,一汽得到更多的新車型生產權,而長安也可能借此入股一汽馬自達的銷售網絡。
在經歷了大半年的四方利益博弈后,馬3停產造成的損失已數以億元計。
損失最為慘重的,當然是馬自達。馬3去年2月下線時定下的產銷目標是2萬輛。停產前,馬3共賣出了749輛,復產后馬3的正常銷售尚需時間慢慢恢復。目標與現實的巨大鴻溝,令馬自達不得不面對上億元的經濟損失,除此之外,馬自達在品牌和商譽上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對長安福特而言,產能已達20萬輛的重慶工廠,由于產能閑置也帶來了巨大損失。更長遠看,長安福特南京工廠今年將正式投入生產,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馬3停產的遺留問題,未來馬2在南京投產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馬3停產風波成為2006年福特在華產銷高速增長的最不和諧音,加之馬自達“腳踩兩條船”背后潛藏的微妙關系,令福特在華發展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
雖有后手形勢不容樂觀
馬3的賣點在于外觀、高剛度車身和動力。它擁有酷似RX-8的車尾以及SAP(SportsAppearancePack-age)炫動車身造型;馬3采用了具有較佳平衡性的高剛度車身結構;馬3的5擋手動變速器同馬自達MX-5的變速器相同,換擋感受良好,只要轉速升入3000rpm以上,駕駛者便能感受源源不斷的動力。
馬3復出后,靠減少配置打破了2.0排量的市場格局,并根據配置的不同,四款車型的售價也拉開了檔次。本是滿場看好的焦點新車,但上市以后停產至恢復銷售的九個月已使它失去了不少的市場份額,這部分市場份額都被速騰、標致307、福克斯等競爭對手瓜分了,瓜分最多的就是速騰和福克斯,速騰作為馬3的潛在競爭對手受益匪淺,同門兄弟福克斯賣得也風生水起。這幾款競爭車型已經在市場上打下了堅實基礎,馬3復銷后要想對它們造成真正沖擊并非易事。
而與B級車型的奔騰、軒逸相比,雖說同為2.0L排量,但B級車具備商務車的功能,車身長度一般在4.7米以上,馬3的車身長度僅為4.5米左右。且這兩款車的低配都比馬3的要高。馬3“上探”的競爭形勢也并不容樂觀。
誠然,在降價、減配之外,馬3謀求東山再起仍有后手,那就是它還有1.6L車型這張牌。據業內專家估計,即將推出的排量在1.6L的馬自達3市場售價估計在12萬元左右。到那時,馬3的A級車市“殺手”角色將更為明顯。
據透露,長安福特馬自達擬建立專門的馬自達事業部,統管其自產馬自達品牌轎車的生產、銷售事宜。除過去的授權銷售外,長安福特馬自達今后將有權自建馬3及其后續產品銷售網絡。祭出“降價”王牌,加之瘋狂的“推拉式”市場策略,長安福特馬自達對于馬3及其后續產品顯然并未失去信心,但是“昨日冤車”馬3能否東山再起,只有市場才會給出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