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ZA的發布只是揭開了上海大眾龐大的自主新車研發計劃的冰山一角,就在NEEZA發布的同時,我們了解到,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MODELY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
MG>
當業內普遍對中國汽車企業“以市場換技術”產生懷疑時,日前在上海大眾,一款名為NEEZA(哪吒)的A級車在這里發布,這是上海大眾首次以合資的名義,自行研發的一款車。
NEEZA的發布只是揭開了上海大眾龐大的自主新車研發計劃的冰山一角,就在NEEZA發布的同時,我們了解到,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MODELY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除了上海大眾外,國內合資企業近年來研發自主新車已經初具規模:上海通用自主研發小車NSC,東風雪鐵龍聯合開發凱旋,北京現代公布2008年將上市自主研發的新車等,一場合資企業自主研發的颶風,正在席卷中國大地。
自主品牌冰山現一角
現在,上海大眾二廠的一些車間已陸陸續續開始搬遷,12月份新車MODELY的生產線安裝工作將展開。
相對于MODELY,已經發布的NEEZA只能算是一個探路者,上海大眾表示,新車MODELY才是上海大眾在近期內要重拳出擊的一款主流產品。
“MODELY完全是由合資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們打出的概念就是‘中國人設計,中國的車’。,”上海大眾研發部一高管透露。
翻開MODELY的一份生產計劃書,我們注意到,將于2008年上市的MODELY,一共有兩款產品,計劃產量將達到年產15萬輛,從計劃產量上看,MODELY直接“對接”上海大眾最成功的車型桑塔納。
“這款更適合大眾市場的MODELY,才是上海大眾龐大的自主產品研發計劃的開始,根據上海大眾的規劃,自主品牌不僅要建立從AO級到A級一直到B級車的完整的產品線,而且還要具備獨立開發能力,使上海大眾達到與大眾海外子公司,如斯柯達、西雅特相當的能力。”上海大眾汽車外形主設計師邵景峰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新車型將使用大眾“VW”之外的新的品牌標識。記者注意到,在NEEZA的車身上,已經有了顯著的“SVWDESIGN”即上海大眾造型中心的標記,而在上海大眾的研發中心,上海大眾已經設計了以“SVW”為元素的新的車標,新產品MODELY有可能根據市場的需要,成為首款使用該標識的產品。
上海大眾技術中心的一位博士向我們透露,“除了研發新產品和國內配套,上海大眾的目標是由中國配套走向中國認證,目前合資公司已能認證部分零部件型,特別是由合資公司自主研發的NEEZA和MODELY,合資企業擁有大部分的認證權。”
艱苦破局
上海大眾走上自主研發道路,并得到大眾的支持,是雙方不斷博弈的結果。與美國人和日本人不同,德國人的思維相對保守,上海大眾剛剛起步時,當時桑塔納即便要更換一顆螺絲也要到德國去認證。
但中國汽車市場迅速增長帶來的變數,以及大眾在中國市場份額逐年萎縮,讓大眾堅持的技術防線,一道道為合資公司所突破。2004年-2005年,上海大眾從保持了20年的銷售冠軍寶座上跌落,被家門口的競爭對手上海通用趕超。
巨大的壓力開始讓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策略發生轉變,而轉變之一,就是加大合資公司的自主權。
2002年,上海大眾中德雙方提前8年續約,將合作期限再延長20年,并將“提升上海大眾產品開發能力”正式寫進了經營范圍。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大眾完成了對桑塔納3000和帕薩特領馭的開發,兩款新車一入市,即大獲好評,尤其是改款后的帕薩特領馭,硬生生的將雅閣長達20個月的中高檔車月度銷售冠軍記錄攔腰截斷,多次登頂冠軍寶座。
經過不斷嘗試,從POLO勁情勁取開始,到NEEZA和MODELY,上海大眾可以說已經名正言順甩開手腳自主研發了。
合資企業自主發展的共同模式?
上海大眾的這種聯合研發模式,會不會成為合資汽車企業實現自主品牌的共同模式?盡管現在定論尚早,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已經有多家汽車合資企業相繼走上了這一道路。
上海大眾不是合資企業中自主研發的第一家,東風雪鐵龍、上海通用等均展開了同樣的工作,但作為國內合資汽車企業的“領頭羊”,上海大眾的自主研發將可能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
從2000年到2005年,上海大眾累計新車推出不過5款。“以后上海大眾一年至少推一款新品”,一位工廠負責人透露。
事實上,由于產品掌握在外方手中,大多數合資企業生產什么產品,中方很難有話語權。但現在隨著國內市場的變化,讓外方理解并支持合資企業的自主研發,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雷池。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表示,上海大眾之類的合資企業,走上自主研發,是民營和國企雙重推動的結果。
“奇瑞、吉利等民營企業的崛起,其相對低價競爭,攪動了中低端市場,直接壓榨了合資企業在中低端市場的利潤,使合資企業無可奈何卷入價格戰,利潤日漸減少;而如一汽、上汽、東風、南汽等國有大型企業自主研發腳步的臨近,其高起點的市場切入,又將使合資企業面臨中高端市場的縮水。”余卓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