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把自主創新作為“十一五”規劃著力點的推動下,各大汽車集團紛紛上馬自主品牌汽車,上汽集團更是早在“十五”計劃中就確定了自主品牌的目標。
然而,近期汽車行業關于“產能過剩論”的熱議讓人們對自主品牌能否順利誕生倍加關注。昨天,記者從上汽股份獲悉,上汽股份自主品牌項目目前進展順利,上汽的首款自主品牌轎車明年鐵定能出爐。據了解,這一說法比記者之前了解的時間表又提前了一大步。
明年北京車展亮相
據悉,上汽宣布擬成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已經近4個月,按計劃,自主品牌轎車最快將于明年底,最遲于2007年第一季度出爐。
不過,針對因“汽車產能過剩”而對上汽自主品牌能否順利出爐的擔心,昨天,上汽股份公關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汽汽車項目在發改委的審批流程還在進行,但進展順利。上汽強調,“自主品牌是上汽股份醞釀已久的非常慎重的項目,上汽股份會在這條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記者昨天從國家發改委證實,目前上汽汽車項目正在進行評估。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10月份閉幕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因此,上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汽車項目應該能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從而不存在難產的問題。
據透露,上汽自主品牌已經確定明年底之前肯定能下線,該車將是在羅孚75技術平臺上開發、但外形全新的新車。“這將是一款有國際競爭力的轎車。”上汽相關人士強調。此前,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鳳高向記者透露,上汽首款自主品牌轎車最早將于明年底,最遲于2007年第一季度出爐,現在看來,上汽的自主品牌項目已經悄然提速。
日前,上汽集團股份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關于征集上汽品牌轎車的公告》,公告中明確,“為了迎接上汽新生嬰兒的誕生,特向海內外各界人士征集上汽品牌轎車名稱”,“十年磨一劍”、“鳳凰涅槃,國之盛事”,上汽這樣形容對首款自主品牌產品的重視。
據介紹,這次產品名稱的征集對象是員工和業內人士,征名將截止到本月28日。
“這次征名活動是上汽自主品牌進入導入階段的一次活動。”昨天,上汽集團公關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透露,該車最快很可能于明年年中的北京國際汽車展上正式揭開神秘面紗。不過上市可能還沒這么快,上汽表示要根據市場的情況選擇推出的最好時機。
生產準備緊鑼密鼓
此前上汽早就花6700萬英鎊獲得了羅孚25、75車型生產平臺和從1.1升~2.5升以及柴油等羅孚全系列的發動機的知識產權。由于南汽“橫刀奪愛”,上汽不得不重新找供應商提供發動機的生產線。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汽自主品牌汽車最關鍵的部分———發動機生產線已經完成招標。這個名為自主品牌的招標項目包含發動機缸蓋柔性加工生產線、發動機總裝流水線、發動機缸體加工生產線三個子項目,目前位于寶山原幸福摩托車廠的這個發動機生產基地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生產準備工作。
據了解,與此前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先做好規劃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后再興建不同,上汽此次的自主品牌項目在申請審批的同時也在同步進行生產的準備,上汽在搶時間的同時也說明其有一定的把握。
對此,業內認為,由于各大汽車集團目前都提出了打造自主品牌的目標,因此早就先走一步的上汽應該會有希望走在行業的前面,而羅孚項目被南汽橫刀奪愛不得不使上汽更加加快步伐。
公司名為“上汽汽車”
據了解,在上汽走合資道路之前,“鳳凰牌”轎車、“上海牌”轎車曾經是上海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之后,上汽與大眾、通用合作,得到了跨越式的高速發展,但生產的桑塔納、別克等品牌轎車采用的都是國外引進的洋品牌。
2002年,上汽提出了“到2007年生產5萬輛自主品牌轎車”的目標,這也是上汽三大戰略目標之一。據介紹,去年初,上汽集團成立了自主品牌工作組,并且上汽將這個具有相當吸引力的項目交給旗下唯一上市公司——上海汽車擔當自主品牌研發的經營主體,而位于江蘇的上汽儀征公司將有望成為上汽自主品牌生產基地。
今年7月28日,上汽自主品牌項目又前進了一大步。當天,上海汽車(600104)三屆十次董事會上通過決議:上海汽車將與上汽股份合資成立上汽陸威汽車有限公司(暫定名,下稱上汽陸威),作為上汽自主品牌汽車的生產基地之一,計劃生產采用雙龍、羅孚技術的自主品牌汽車。
據了解,由于“上汽陸威”的名字已經被注冊掉,上汽隨后將該公司更名為上汽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向記者表示將“上汽陸威”改成“上汽汽車”可以在自主品牌中更突出“上汽”的企業形象。
據介紹,去年初,上汽集團成立自主品牌工作組后,下屬企業一批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充實到工作組中。上汽昨天表示,在“十一五”期間,將加大對上汽股份工程研究院的投入,著手建設新的研發基地,一期工程目標年內奠基,2006年上半年開工建設,于2007年底基本建成能滾動發展、長期全面支持自主品牌及新能源汽車開發的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