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人次的參與者,現場評估車次超過100多輛,現場成交36輛(其中置換15輛,團購成交21輛)意向購車者更是高達182位”,繼5月28、29日融僑半島的“嘉航首屆換車節”后,本報6月17~19日在重慶汽博中心上演的“換車總動員”再次激發出了車市潛藏的熱情。“汽車置換”連日來成為車市談論的焦點,并引起中央媒體的關注。
- 全面促進車市血脈循環
此次“換車運動”上,我市30多個新車品牌商都加盟其中,目前市面上銷售的80%主流車型在此通過置換方式購買得到。新車經銷商為何如此熱衷舊車置換?“只有讓舊車處置渠道足夠暢通,重慶的新車銷售才會更上一個臺階”,一業內人士的觀點一針見血。“換車總動員”將新車、舊車放在一起銷售,對消費者來講,不僅節約了換車周期,更簡便了換車手續。
中汽滬通“誠信二手車”負責人坦言:“其實此次換車運動的成果不過是冰山一角,國外汽車置換占到新車銷售的80%,但目前我國的比例還壞?0%,這一兩年內,國內主流汽車廠家都不約而同在全國支持部分經銷商開展汽車置換業務,因為大家都看到,汽車置換將是拉動國內未來車市的新引擎。”
二手車銷售比新車銷售更復雜,在兩次換車活動中,記者明顯感覺到我市很多新車經銷商對汽車置換業務還處于蹣跚學步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汽車廠家和商家對汽車置換的涉足將引發二手車交易從硬件、軟件的全面升級。
- 極力營造舊車展示舞臺
除新車品牌商外,此次換車節還吸引了我市近二十家二手車經銷商的積極參與。重慶鯤鵬二手車交易行的胡朝霞經理告訴記者,受“車串串”的影響,我市二手車交易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貓膩太多,沒有保證”的印象,其實,近一年來,我市二手車交易也發生了不少變化,部分二手車經紀公司已經開始推行“明白消費”和“售后承諾”,但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往往寧愿多花錢買新車,也不選擇物美價廉的二手車,此次“換車總動員”則為我市二手車經銷商打造了一個難得的展示舞臺。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市自2003年開始,私家車保有量開始超過每年新增量的50%,根據目前我國個人消費支出的發展狀況,私車一般在3-5年后就面臨更換,照此推測,那么從2006年開始,我市就將進入換車高峰,我市迎來真正的“換車時代”看來并不遙遠了。
商報團購 無人空手而歸
6月18日,作為“換車總動員”的附加項目,《重慶商報·車周刊》在重慶汽博中心組織了一次小規模的團購:沒有大規模的炒作,報名時間只有兩天,參加團購的車型也十分有限。
但是,不足百人的商報團購團,卻表現出了令汽博中心經銷商們驚詫的購買力:現場成交21輛,達成購買意向超過50輛,不但雪鐵龍、凱越、伊蘭特、賽歐、千里馬等傳統團購熱點斬獲頗豐,就連奔馳這樣的高檔轎車也得到了兩輛訂單的意外驚喜。據記者在現場調查,參加團購的消費者無人空手而歸。
經銷商對此次團購作出的評價是:質量相當高,《重慶商報》讀者的購買力令人嘆服。
-最有“目的性”的加盟者
16日清早,除了本報征集的消費者外,一群慕名而來的團購者也抱著志在必得的決心加入了團購隊伍,他們就是長征駕校的學員們。在校長的帶領下,這群學員“準車主”振振有辭的告訴記者:“一定要幫我們砍好價,我們還有差不多一個月就拿駕照了,那時提車剛剛好!”學車的時候是同學,開車的時候是車友,這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啊!
-最具效率的購車者
“團長,你們怎么才到啊,現在都10點半了。”一名性急的消費者一大早就直接來到了汽博等候,當記者詢問其是否需要幫助砍價時,他得意的告訴記者,雖然目前購千里馬的只來了他一個,但他已經以商報團購的名義拿到滿意的優惠幅度,順利下叉了。說著還拿著手里的車載香水和裝飾品向記者炫耀說:“看,連裝飾品都買好了,也是團購的哦!”記者當場差點“暈厥”,不得不嘆服“果然是效率的時代啊”!暈罷,又聞一輛美人豹順利下叉……
-最具“殺傷力”的女子軍團
本次團購,凱越是一個重點,有5人提出了購買意向,最終成交5輛,成交率100%。而與經銷商砍價的,是一個清一色由婦女組成的“女子軍團”。
團購由群眾推薦+自薦產生的5名“半邊天”談判代表首當其沖,在達成“統一思想,一致對外”的聯盟后,與中汽滬通代表開始了談判。因為雙方都是有備而來,一場“唇齒惡戰”將不可避免。幾個回合下來,最終談判為了兩百元的優惠幅度而僵持不下, “大家這么熱的天跑來參加這個團購就是沖著你們的低價來的,你們這么矜持,價格還怎么談啊?走了,走了。” “100,大家各讓一步……”關鍵時刻一位婆婆一語中的,加上記者的協助終于結束了“激戰”,5個家庭最終如愿抱得愛車歸。
換車為啥“看的多,換的少”
經本報粗略統計,此次換車節上前來做舊車評估的車型達到100多輛,可最后實際置換成交車型僅有十幾輛。為何換車節上會呈現“看的多,換的少”?記者在換車節上進行了深入了解。
張先生滿腔熱情來到換車節現場,希望將自己用了一年半的普利馬(該車發生過正面撞擊)換掉,重新購買一款中高檔商務轎車。據張先生介紹,2003年底,他購買普利馬的全部花費接近20萬元左右,可在換車節現場,張先生的普利馬最后被評估的價格僅為9萬多元。一年半時間一下子折掉了一半多,張先生怎么想來也覺得虧,再三斟酌還是決定放棄。
李小姐的POLO才開了3萬公里,保養得非常好,只出過一次小擦掛。但在換車節上,她的POLO僅評估了7萬多元,整整比她購買時的價格少了一半,李小姐覺得這離她的期望值差距太大了。
難道是經銷商在隨意亂壓價?記者咨詢了一位二手車行業的資深人士,以普利馬為例,該車目前市場價13.86萬元,考慮新車配置比舊車有所增加,該車又發生過正面撞擊,目前該車在重慶二手車市場售價大約在10萬元左右,扣除修復翻新和過戶費需要的費用,該車評估9萬元左右屬于正常范圍。
由此可見,二手車市場行情價與消費者期望值差距太大是導致此次換車節上“看的多,換的少”的主要原因。記者從現場二手車經銷商處了解到,這種價格差距在私車車主和新車車主身上反映尤其明顯。
換車方略
舊車置換如何更保值
俗話說:新車落地少三成。汽車作為一項高檔消費品,消費者在購買時就應該對汽車價格貶值有清楚的認識。但才用了一兩年時間價格就差了一半,想來的確不合算。怎樣才算理性換車,記者特地向二手車經銷商“取經”,總結出以下幾點,供想換車的消費者作參考。
-兩年新車置換不合算
兩年內的新車拿來置換是最不合算的,因為新車第一年的折舊率是最高的,普遍行情在20%左右,所以決定購車時,消費者就不要有只使用一二年就換的想法,一般汽車使用3-5年后再換比較合算些。
-購車前盡量選保值車
購車時除了首要考慮的喜愛因素外,舊車殘值也應該在考慮范圍之類。那些熱衷降價的車型不得不讓你在換車時大大損失一筆,因為二手車評估的參考價都是以現行市場價為基準的。普遍來講,保有量較高、售后方便、配件便宜的車型都是二手車市場比較熱銷的車型。例如桑塔納、奧拓、長安之星、富康、捷達等車型的熱銷導致這些車型也是二手車市面上比較保值的車型。另外,價格便宜的車型相對殘值比例也要高于價格貴的車型,因為便宜車型,經銷商出手比較容易,經營風險相對要小得多。
-舊車處理要找對門路
目前市面上二手車經銷商的經營重點各有不同。有的經銷商主要收購大眾車型,以走量為主,他們收購一些稀有車型時價位普遍壓得非常低。但有些經銷商則專門收購一些稀有車型,量不見得大,個性車輛選擇后者相對評估價位會略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