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東風汽車公司有關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證實,鹽城官員確實到東風來協商過東風悅達起亞的發展問題,但東風從未考慮退出東風悅達起亞。
東風悅達起亞是由東風汽車公司、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韓國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按25%:25%:50%的股權結構共同組建的中外合資轎車制造企業。
此前有報道稱,鹽城市4套領導班子組成的特派小組,赴武漢拜訪東風集團黨委書記徐平及其新領導層,旨在說服對方退出位于鹽城的東風悅達起亞,以此完結多方持股、意見不統一對該企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友林表示,希望出資2億元買下東風在東風悅達起亞持有的25%股份,或者將東風的股份轉換成5年-10年有效、參予分紅不參與管理的優先股。但從東風的態度來看,他們不太可能撤出靠海的這個乘用車基地。而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悅達起亞方面之所以急于脫離東風,是想引入現代的大幅投資,使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介紹,選擇東風,是悅達起亞為獲得轎車生產目錄而進行的一次合資。而在靠海的鹽城建立轎車生產基地,也符合東風汽車擺脫身處深山影響決策的需要,是東風“三級跳”策略中的關鍵一步。他們可能覺得當初與苗圩談撤出不太可能,而最近東風的人事調動是個機會。張伯順同時表示,在汽車企業界分分合合是很正常的,合作方越少越利于統一意見。
而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則認為,分手對東風而言未必是件壞事,東風本來在東風悅達起亞投入的資金就不多,而鹽城方面有意用現金回購其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東風可以趁機回籠資金。但東風原來也想東進,接近上海、華東等主要的汽車消費市場,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鹽城基地。由于起亞與現代有從屬關系,悅達起亞方很可能想引入現代這個大投資方,以求得更大的發展,而現代入主悅達起亞也可以以這個乘用車基地制衡北京現代,并最終控制悅達起亞,完成在中國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