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具備先天優勢去年海外售車1萬輛
對于跨國公司而言,在華合資企業是其實現中國戰略的棋子,因而不可能成為擔當出口任務的主角。作為自主品牌,
奇瑞在出口問題上相比合資公司具有先天條件,去年在出口業務上“春意盎然”,出口1萬輛。到目前為止,奇瑞已與全球23個國家簽署了整車或CKD出口合同,馬來西亞ALADO公司將在2006年完成奇瑞6款車的引進工作,2004年12月初,其以整車進口形式陸續進口1萬輛QQ.在奇瑞的出口布局上,發展中國家是一個戰略重點。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汽車市場遠遠沒有飽和,這些就是奇瑞、
吉利們的機會。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已有的產業規模、其他產品出口的經驗,成為中國汽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優勢。尹同耀曾經感慨,“把眼光放到全球,中國汽車市場只占全球市場的7.5%,因此其余92.5%的市場都是對我們開放的。尤其是第三世界市場很大,是我們的機會,我們不能一味防守,進攻也很重要。”
今年欲出口7.8萬輛滾裝船瓶頸有望解決 據奇瑞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奇瑞初步把銷售目標定在18萬輛,國內市場10.2萬輛,國際7.8萬輛。目前已經簽訂的單子包括沙特阿拉伯4500輛,埃及6300輛,馬來西亞10000輛。
今年本土汽車出口的另一重要任務是解決出口運力問題,目前中國的海運企業尚無一艘用于遠洋出口的滾裝船,汽車整車出口基本依賴日韓海運企業。而如果今年奇瑞、
吉利和
長城等中國本土企業能夠聯合起來與中遠集團等船運公司一起投資遠洋出口的滾裝船,這一主要瓶頸就能得到解決。
出口的重擔壓在了奇瑞國際公司總經理張林和他的團隊身上。張林畢業于
上海交大,之后赴美留學,在美國戴克公司工作過10年,擁有技術和銷售方面的豐富經驗。尹同耀在美國遇到他,把他和許敏一起挖回了蕪湖。張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任務
比較重,但還是很有信心:“因為已經簽了不少單。而且目前都是很多國外汽車代理商主動來找我們。我們會很快走出去跟他們聯系,把奇瑞真正銷往全世界。”中國汽車出口海外是一種必然。一位海外分析人士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汽車必然要出口到別的國家,如果不是MalcolmBricklin來完成第一單,也會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