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日前有消息透露,京城一些商場正在緊鑼密鼓地與汽車
廠商接觸,準備在自己的商場里賣車。
此前,王府井名車港、西單明珠大廈地下一層的汽車城、SOGO商場汽車貿易中心、貴友的
寶馬展廳、賽特的
賓利展廳都露出了商場賣車的端倪。從那時起,商場賣汽車的“大幕”已徐徐拉開,到現在,應該說是“好節目”就要正式上演了。
商場看好汽車銷售市場
商場人士:商家如此看好銷車市場,并非空穴來風。
北京這幾年的車市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各類汽車無論檔次、車型、價位,賣得都出奇的好。去年有統計顯示,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了400萬輛,而專家預測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將比去年增長20%,保守的預測也將超過530萬輛,其中轎車產銷量將超過260萬輛。這使許多投資商嗅到了汽車的商業利潤,紛紛將目光鎖定在這個高門檻的行業。莊勝公司的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表示,在未來兩年,京城有車族將由現在的200萬左右躍升至300萬,其中還不包括10%左右的車輛更新數字。莊勝萬余平方米的汽車銷售中心,正是看好這一龐大的汽車銷售市場。
汽車銷售難成商場商品銷售主角 商業專家:商業專家李克讓認為,根據目前的狀況看,汽車銷售在商場的各類商品銷售中難成主角。僅就單位面積投入和產出比這一項而言,高昂的地價就會讓商家在銷售過程中背著沉重的負擔。而且,與專業汽車銷售市場提供的試車等基本服務相比,商場在這方面的服務明顯還不夠專業。因此,商場要將汽車展示轉為汽車銷售這種真正的經營行為,還會有一段不平坦的路要走。但是,鬧市商場大建汽車銷售廣場的行為作為一種商業設計,目前已經達到了預期的吸引效果,而這也正是商家的用心所在。通過這種多重化的商品設計,寸土寸金的商圈進一步整合了自己的商業資源,對周邊消費群體的輻射也大大增強。
商場賣車不會火 車界人士:亞市總經理蘇暉認為,商場賣車也是一種業態,但是它只是展銷功能,沒有服務功能。商場賣車遠遠沒有
4S店的銷售好,應該說目前這種方式不是很被消費者認可。另外,汽車廠家也更愿意開4S店,商場賣車顯然與廠家的意愿也是不相符的。當然,在商場里展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種單純的展銷在國外也不是很成功的。蘇暉認為商場賣車不會特別火,只能是維持的狀態,因此并不會對汽車市場有什么大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單純讓消費者看看車的外觀、內飾已經遠遠不夠了,更多的消費者希望發動汽車,聽聽聲音、感受感受,甚至想試乘試駕一下。這在汽車市場、4S店一般都不成問題,而在商場里就成問題了,他們很難滿足消費者這個要求。
商場賣車可與其他經營模式共存 汽車專家: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高級研究員賈新光認為,商場賣車是探索一個新的經營模式,很難預測其是否能成功。其實目前在我國各種銷售方式包括汽車市場、專業的汽車4S店等都在探索,不能單純地說哪種經營方式好,哪種經營方式不好。對于商家來說,無論是哪種經營模式。首先是先得有市場,占有地利,接下來就是要提供好的服務。立足把兩種結合起來,才能夠吸引消費者。應該說各種經營模式各有各的長處,在很長時間內是可以并存的。
大多數消費者還不習慣到商場買車
消費者:在隨后的采訪中,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消費者。楊小姐認為“商場賣車和4S店賣車應該沒有大的區別,肯定也都是大的店才有實力去銷售,拼縫是沒有這個能耐的。”譚先生則表示,可以到商場里逛一逛,看看車,但是要買車還是到4S店,還是覺得4S店的售后和維修有保證。李小姐最多考慮的是價錢問題,她覺得商場都在黃金地段,地價本來就高,汽車價格肯定也要比其他地方高,所以看看可以,要買還是到汽車市場去買,可以砍價,價格應該比商場里實惠。統計下來,更多的消費者還是習慣到汽車市場和4S店購買汽車,到商場買汽車的行為還沒有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