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論比亞迪現狀 綜合評價三星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比亞迪汽車現狀評價———國家信息中心自主品牌企業現狀評價體系,從市場影響力、產品影響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等四個角度、12個細項指標進行分析,指標的選擇力求客觀反應自主品牌企業的現狀。
本評價的數據也采用客觀的可量化數據為主,減少人為主觀的影響,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可比性。
發展狀況綜合評價★★★
比亞迪在自主品牌企業中競爭實力處于中游,市場影響力和產品影響力表現較為出色,但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表現稍顯遜色。
市場影響力★★★
比亞迪的市場增長潛力較大,但由于保有量和市場份額與領先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市場綜合影響力處于中游。
由于進入汽車行業時間不長,比亞迪的市場保有量仍然偏低。 2008年1-8月比亞迪汽車整體乘用車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只有2%,與領先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
比亞迪在銷售網絡的建設方面表現突出,覆蓋的城市數量達到213個、銷售商300多家,具備較強的實力。
產品影響力★★★
比亞迪產品影響力較強,暢銷產品的市場表現較好,但產品線不夠豐富。
產品線有待豐富:比亞迪屬于乘用車市場的后來者,目前僅進入了A00、A和B級轎車市場,MPV、SUV領域沒有涉足,與奇瑞等領先廠家相比,產品線有待豐富。
暢銷產品市場表現出色:比亞迪F3是2008年表現最為搶眼的自主品牌產品,月均銷量始終維持在8000輛以上,大大提升了比亞迪的產品影響力。
主要車型的價格大多在10萬元以下,B級的F6為了獲得市場認可,也將主銷型號價格定在10萬以下,過于低端的產品定價路線制約了產品影響力的提升。
總結和預測:雖然比亞迪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偏低,但手機和電池制造領域的豐富經驗,使得其汽車產品的質量口碑出色,產品影響力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008年比亞迪制定了20萬輛的銷售目標,并計劃在國內率先推出雙模混合動力產品,產品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高;
2008年比亞迪F3計劃銷售15萬輛,新推出的F6和F0兩款新品銷量計劃是5萬輛,如果能夠按量完成,有望提升比亞迪的產品競爭力;
2008年年底,比亞迪將在國內率先推出雙模混合動力產品,將有助于提升比亞迪的產品影響力。
可持續發展能力★★
比亞迪可持續發展能力偏弱,企業規模和經營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
比亞迪是民營企業,企業規模與奇瑞等存在較大差距。
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偏高,2006年資產負債率超過85%,但近兩年有所下降,利潤率和利潤總額都相對理想,表明企業經營雖然面臨資金壓力,但具備較好發展潛力。
比亞迪擁有3000多人的研發隊伍,其中汽車領域研發人員1000多人,每年獲得國家研發專利超過500項,但整車研發仍過多依賴模仿和外部設計,缺乏發動機和變速箱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
比亞迪的優勢: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及IT領域盈利能夠提供必要的發展資金。
比亞迪并不是專注于汽車領域,可以依賴IT的盈利支撐汽車領域的發展。
比亞迪最初涉足的是電池領域和手機代工,2003年通過收購秦川進入汽車領域,并沒有投入全部精力,IT領域的盈利可以為比亞迪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
比亞迪進入汽車領域是經過周密考慮的,2015年比亞迪汽車要做到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第一,2025年要做到全球汽車生產企業第一。
國際影響力★★★
比亞迪在國際影響力上的表現一般,海外市場拓展剛剛起步,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海外市場拓展剛剛起步,但增長勢頭迅猛:2007年比亞迪實現出口近7000輛,2008年1-7月已經完成6367輛,2008年有望取得100%以上的增長速度。
積極參加國際車展展示自身實力:2008年比亞迪連續亮相底特律和日內瓦車展,積極提升國際影響力。
還沒有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比亞迪目前在海外尚未建設生產和研發基地,但已經與俄羅斯等多個國家接觸,建設海外的組裝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