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業周刊》指出:中國汽車將駛向歐美
關鍵詞:汽車 |
從2007年起,每年將有25萬輛中國汽車出口到美國。這是紐約夢幻車輛公司和中國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推動的一項計劃。不過,這一大膽的計劃也許有些瘋狂。畢竟,奇瑞公司在2004年產量不大,其品牌在中國之外也幾乎不為人知。所以,當夢幻公司總裁布里克林宣布這一計劃時,美國的汽車巨頭們沒有把來自奇瑞的威脅放在心上。
不過,當本田公司宣布計劃自6月起從中國向歐洲出口小轎車時,三大汽車公司的頭頭腦腦們都豎起了耳朵。在全球汽車行業,奇瑞和本田各自所處的地位截然不同,但它們都把賭注下在正步入新階段的中國汽車業上———中國汽車生產正從專注于滿足快速增長的國內市場過渡到努力成為向全球出口汽車的基地。
目前,這種轉變尚處在初期階段。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質量不穩定、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未來幾年中國向歐美市場出口的汽車將只局限于技術要求不高的車型。但西方汽車制造商沒有理由沾沾自喜。中國正在建立低成本零部件供應基地,與西方的質量差距也在縮小。這最終將使中國能向國外投放價格低廉、質量精良的汽車。韓國的汽車制造業達到日本豐田的質量水平用了20年,但中國用不了這么長時間。而且,依靠中國裝配工人每小時2美元的工資(韓國是22美元,美國是60美元),中國將能以很有競爭力的價格在海外售車。汽車分析師凱勒說:“或許五六年后,中國就能出口有競爭力的低端車。”對奇瑞這樣較小的企業來說,關鍵的考驗在于產品的質量能否過關,但質量問題不是中國制造商面臨的惟一挑戰。他們還必須使自己的產品達到美國的安全和排放標準。此外,中國制造商還要應付昂貴的零部件成本。
中國出口的汽車暫時還不會對西方汽車制造商構成威脅,但將來一定會與歐美主流車型展開競爭。美國太平洋汽車公司分析師吉姆·霍爾說:“由于具有價格優勢,人們一定會對奇瑞車感興趣,就像當初現代汽車進入美國時一樣。”([美]布賴恩·布雷姆納等)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