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貨車在哪個平臺看車
百分之八十的卡用戶對貨運平臺不滿意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調查數據。
2021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2021年貨車司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近72%的散戶中,超過半數的司機是通過網絡貨運平臺找貨。
在使用網絡貨運平臺方面,78.8%的司機認為貨運平臺降低了運價。信息與實際描述不符,存在虛假貨源,難以與平臺協商。
當然,不僅如此。比如亂收費、改進抽水、4平米的超載訂單都可以隨意下。
此外,絕大多數司機對自己目前的收入狀況“不滿意”。數據顯示,只有57.5%的司機月收入在5000-10000元。
司機呼吁整車廠搭建貨運平臺
網絡貨運平臺化是智慧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可否認,貨運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車貨匹配效率,但從長遠來看,會更大程度地危害貨運經營者的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
安徽貨車司機王師傅對:說,“我身邊的朋友只要是散戶,有的甚至有固定貨源,平時都是通過貨運平臺找貨,很少遇到好貨運費合理。”
無錫貨車司機陳先生說,“頂多沒有好貨,最可怕的是被騙。不太嚴重的可能會被騙上百的信息費,或者干脆被送去浪費一些燃料;嚴重的可能幾千運費都結不了。我找不到負責人。這對我的妻子和軍人來說真是一種損失。這些問題從貨運平臺存在時就存在,到現在這么多年依然存在。我們也希望這些亂象能夠盡快得到整頓。”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來,由于存在降價、亂收費、違規經營等問題,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先后對貨拉拉、全幫、快狗打車、滴滴進行了四次檢查貨物。面試。
同時可以看到,卡車司機越來越多地呼吁整車廠搭建貨運平臺。
主機廠做貨運平臺靠譜嗎?
日前,三一集團透露,將推出同城貨運平臺,將于1月3日在湖南長沙正式上線。值得注意的是,三一自稱“用不用”。一時間贏得了眾多卡友的支持。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商用車行業,三一并不是第一家推出貨運平臺的主機廠。
早在2014年,東風汽車就推出了“快叫車”,分為駕駛員端和貨主端。據悉,“快叫車”平臺是東風汽車與中國聯通“東風走進沃爾沃”戰略合作項目的深化運營計劃,是一個緊密鏈接貨車的物流信息平臺。
近日,2021年11月,一汽解放線上貨運平臺“優達”上線。 “Unida”是一款手機APP,定位是找車(送貨),找車找貨(托運)。
目前為止,是三一重工推出的同城貨運平臺。
那么,對于卡友來說,主機廠推出貨運平臺靠譜嗎?
三一城貨運平臺“星必達”負責人張先生表示,“主機廠作為平臺的主要盈利點不是從車貨匹配中提取傭金,而是賣車。對于主機廠來說,制造整車是主營業務,要集中力量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所以三一敢說絕對不抽。”
同理,按照張總的說法,是不是意味著其他主機廠也有信心或者能力用,或者不用呢?
對此,上海某輕卡品牌經銷商認為,“:”廠家做貨運平臺是有優勢的,尤其是對我們經銷商來說,品牌有自己的貨運平臺,既可以提供貨源,又可以做貨運。不愁賣車,反之,我們擅長賣車,不用擔心調度任務,廠家也能賺錢,當然用戶買車后,就不會缺貨,可謂一石三鳥。”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互聯網發展思路上,主機廠都有自己的相關車聯網技術和產品,從技術角度搭建貨運平臺幾乎沒有障礙。不僅如此,該人士還指出,主機廠已經充分掌握了細分場景數據,擁有強大的市區。能否從強區開始,逐步向全國推廣,達到點對點的效果?
從以上三位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大家更看好代工的貨運平臺。
我們知道,貨、車、人是網絡貨運平臺不可或缺的三要素,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惡性循環。
筆者認為,“車”比“貨”和“人”更容易駕馭。有了車,可以招聘長期或短期的專業運輸人員,保持相對穩定的運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入吸收社會能力。
對于主機廠來說,每個品牌都有龐大的用戶群。不僅如此,近年來,用戶的購車、選車、用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龐大的用戶群體為主機廠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數據。
基于以上兩點,主機廠已經充分把握了“車”和“人”。
但由于我國貨運種類繁多、地域分散,無論對于運輸公司、個人還是貨運平臺來說,只要能夠掌握相當數量的連續“貨源”,就可以生存下去。對于主機廠來說,自然要掌握“貨”。
后記
從大家的反應來看,我們基本看好OEM這個貨運平臺。當然,我們也希望主機廠能夠做好貨運平臺,讓持卡人受益,促進貨運行業的穩定發展。你怎么看呢?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極氪全新轎車正式命名為007 軸距2928mm 將于廣州車展預售
- 22023進博會:一汽-大眾ID7 VIZZION亮相 將于年內上市
- 3廣州車展前瞻 眾多重磅車型來襲 國產普拉多和智界S7等
- 4全新領克06 EM-P上市 售價13.68-15.68萬元
- 5全新寶馬5系/i5/X2 廣州車展寶馬展臺重磅車曝光
- 6又打起來了?何小鵬余承東因AEB隔空互噴 李想:吵不過華為
- 22023進博會:一汽-大眾ID7 VIZZION亮相 將于年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