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蟲和高爾夫怎么選
高爾夫作為大眾汽車歷史上最暢銷的車型,在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每一代高爾夫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變革,更是大眾品牌精神的最佳詮釋者,甚至被視為汽車文化的信仰。
年輕的喬治·亞羅和他設計的第一代高爾夫。
1974
第一代高爾夫于1974年問世。當時整個歐洲都受到石油危機的重創。大眾果斷放棄了后置風冷發動機的傳統布局,大膽嘗試前置前置發動機、水冷發動機和輕量化承載車身,并基于喬治·亞羅設計的后滑車型推出了新產品——高爾夫。喬治·亞羅(George Yarrow)拋棄了在汽車設計界橫行了幾十年的圓弧,用直線和硬朗的平面勾勒出了一個全新的高爾夫,一夜之間讓“掀背車”成為了時尚元素的代表。第一代高爾夫于1974年3月正式投產。它先是采用了1.1升四缸發動機,后改為1.5升,最高時速160 km/h,與甲殼蟲(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相比,高爾夫的舒適性、實用性和燃油經濟性都大大提高。第一代高爾夫完成百萬銷量只用了兩年多,十年產品周期銷量達到680萬,堪稱奇跡。
1983
第二代高爾夫于1983年8月發布。它延續了第一代高爾夫的整體設計。前臉和第一代高爾夫差別不大,但造型看起來更飽滿。尺寸更大,軸距加長75mm,提供更大的行李廂容積。增加了電動車窗、手動天窗、轉向輔助、后窗雨刷、外后視鏡調節、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等配置。第二代高爾夫的銷量延續了第一代高爾夫的輝煌,累計銷量630萬輛。此外,在第二代高爾夫的新車間,首次將自動裝配機器人應用于汽車制造。當時,機械臂加入汽車生產過程震驚了世界。
1991
第三代高爾夫車型于1991年8月正式上市。雖然在外形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它把大燈從長方形改成了里面的橢圓形,以更流暢的弧形外觀向市場展示了完全不同的高爾夫形象。也是從這一代開始,高爾夫逐漸變得醇厚。整車尺寸全面升級,內飾各功能區布局更加合理,后備箱開口更大。第三代高爾夫的個性和性能完全符合當時豪華車的設計要求。相比過去,內飾配置更加豐富,配備駕駛員和前排乘客安全氣囊,全系標配轉向輔助和高位剎車燈。減震效果和防撞安全性能優異。
1997
第四代高爾夫于1997年8月問世。與第三代車型相比,第四代高爾夫在整車尺寸上進一步升級,軸距增加了40mm,隨后長寬高分別增加了80mm、50mm和10mm。車身尺寸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汽車內飾空的變化。第四代高爾夫的內飾空更寬敞,更舒適。此外,后備箱公共標識下方增加的把手,更方便打開后備箱,車牌兩側的刮條是點睛之筆。
同時,這一代高爾夫是大眾在車身表面處理工藝上投入大量黑科技的一代。12年的鍍鋅車身,防止生銹的流線型車身結構,高抗扭剛度,面板間隙極小,這些都標志著高爾夫品質的提升,也讓高爾夫的整體產品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003
第五代高爾夫于2003年9月在法蘭克福車展亮相,由大眾經典的PQ35平臺生產。大眾在此次換代中對外觀做了最大的改變。第五代高爾夫采用了當時非常流行的銳利銳角設計。車身尺寸再次放大,大燈造型更加犀利。引擎蓋兩端突出的線條與大燈緊密相連,前保險杠防刮條被放置在大燈正下方。側轉向燈集成在外后視鏡上,高位剎車燈集成在車頂后擾流板中央,后行李箱開關集成在公共標識上。采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四輪獨立懸架系統,這是當時很多中高級車常見的懸架形式,大大提高了整車的操控性和舒適性。首次推出的DSG動力換擋系統讓駕駛激情變得觸手可及,令人陶醉。此外,ESP、6安全氣囊等安全裝備也成為了第五代高爾夫的標準配置。
2008
第六代高爾夫在2008年的巴黎車展上首次亮相。2009年,一汽大眾將國產版第六代高爾夫同步推向國內市場,被國人稱為“高6”,在國內一上市就受到瘋狂追捧。雖然軸距與上一代車型完全相同,但第六代高爾夫車身的所有關鍵部位都進行了全新設計,采用了當時最新的歐洲設計風格,融入了大眾全新的設計語言,并融入了GTI W12-650概念車的部分設計元素,使車身外觀更加動感前衛。除了多功能方向盤、自動大燈、座椅加熱、定速巡航、衛星導航等諸多功能外。,第六代高爾夫還配備了最新版本的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智能胎壓監測功能。DSG自動手動變速器和換擋撥片為駕駛員提供了更有趣的駕駛體驗。
2012
第七代高爾夫于2012年9月亮相巴黎車展,一汽大眾于2013年12月將其引入國內市場。與第六代高爾夫相比,第七代高爾夫的長度為56mm,軸距為59mm。同時車身更寬更低,前輪前移43mm。它擁有更運動的外形和更寬敞的空空間。車頭巨大的輪拱幾乎與引擎蓋邊緣齊平,產生強烈的觸地感,辨識度很高。以駕駛員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使駕駛位置更加寬敞。作為大眾品牌的首款MQB平臺產品,第七代高爾夫具有先天的技術優勢。全系標配電子手剎和Auto Hold,配備XDS動態差速鎖系統、ACC自適應巡航、胎壓監測和靜態彎道燈補光功能等EA211全鋁發動機最大功率140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其最大的亮點在于輕量化設計,比第六代車型輕了近100kg。
2020
2020年,作為大眾MQB Evo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第八代高爾夫不僅外觀更加犀利,線條感更強,而且還保持了出色的機械性能和操控感。分別采用1.2升和1.4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7擋powershift,最大功率達到116馬力和150馬力。一汽大眾將第八代高爾夫稱為“數字高爾夫”,這也預示著這一代車型最重要的亮點——高度的互聯化和智能化。第八代高爾夫的內飾已經煥然一新,重新布局,這也是數字化的核心。就連擋位也由傳統的機械式改為了電子式,大液晶屏和全觸控按鍵的使用大大提升了車內的科技感。車輛配備了自適應巡航、主動制動、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道路交通標志識別等輔助安全系統,非常全面。
在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高爾夫曾四次獲得歐洲“年度汽車”的最高榮譽。曾被評為歐洲“年度汽車”,并獲得“金方向盤獎”、“汽車獎”、“理性選車”等多項大獎。如今,隨著產品力的全面提升,第八代高爾夫獲得本刊“中國2021車型”稱號,在輝煌的榮譽榜上再添一筆。
小貼士:
高爾夫GTI:第一代高爾夫GTI于1976年6月推出。配備了三輻競技方向盤、黑色中控裝飾板和高爾夫球桿。現在看來,都是運動型的。搭載1.6升直列四缸發動機,百公里加速僅需9.2秒。問世40余年,動力和操控性更強,深受廣大車迷喜愛。
高爾夫敞篷版:1979年,大眾在第一代高爾夫的基礎上推出了敞篷版,第三、四、六代又推出了更新版。隨著高爾夫敞篷車的推出,敞篷車的設計已被引入緊湊型汽車。第一代應用了軟頂敞篷和B柱橫向防側傾桿,這是該車型的亮點。
高爾夫R32:2002年,R32在第四代高爾夫的平臺上推出,搭載3.2升VR6發動機和四驅底盤。最大功率241馬力,最大扭矩320牛·米,百公里加速6.4秒,比同代GTI性能更強。相對于GTI的操控樂趣,R32的性能優勢是全天候高速行駛性能。
高爾夫R-Line:2015年6月16日,高爾夫R-Line正式上市。前后保險杠/側裙/后尾翼/擾流板配備原裝專屬運動套件,熏黑LED尾燈,專屬17寸新加坡雙色鋁合金輪轂。高爾夫R-Line基于第七代高爾夫打造,擁有更動感的設計和更有趣的駕駛體驗。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