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車價會跌嗎?2020年汽車車價暴跌可能嗎
車價會因為疫情下跌嗎?這個話題引起了消費者和專家學者的討論。公有制是合理的,但是當我們以2021年的視角回看中國汽車市場的時候,我們會發現,2020年上半年,汽車價格處于下降狀態,但是到了2020年下半年,價格有所回升。
冷后熱的市場是促銷的好時機。
疫情過后,市場需求普遍增加。這不僅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是普通消費者的心理現象。首先,從大的市場環境來看,2020年這個季度銷量大幅下降已成定局,冷清的市場必然需要優惠來刺激消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較去年12月上升6.3%,達到62.7%,已經超過前期警戒線。這意味著,截至1月份,全國各地經銷商仍有大量車輛庫存,一季度市場仍將低迷,庫存積壓車輛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超過三個月或者半年的存貨,很難賣個好價錢。
這就給了疫情過后市場一個相對理想的反彈空。經銷商一致采取利潤提升的方式,快速回籠新年和疫情期間損失的現金流。另外,為了給2020年的新品讓路,庫存車的清倉也可能會讓部分產出時間不足半年的車型終端價格大幅下降空。
令人沮喪的低生產率是抑制價格的最大因素。
很多人問2020年車價有沒有可能暴跌?其實任何事情都需要看到兩面。這一流行病對新冠肺炎的影響無疑是多方面的。事實上,汽車行業停產、供應鏈關閉的影響也會影響汽車的終端價格。但這種影響更多的是與全新車型、年度創新車型、新勢力、交付時間長的新能源車等相關。計劃于2020年正式上市。所以疫情過后,并不是所有機型都會降價。
對于一些還在生產的車型,或者自己的車型比較受歡迎,但是產量較低,有可能因為供應商復產時間不一致而維持原價甚至漲價。而擁有規模化產能的汽車品牌,大概會有更多的產品資本來應對市場波動,而不必因為產能瓶頸而去控制終端價格。
有讓步的:德系,美系,獨立。
德系由大眾主導,美系由通用主導。這兩個品牌在新品布局的方式上其實非常相似。他們以較低的指導價格進入市場,但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具有較大的市場偏好。這其實和這兩大集團在國內龐大的產業布局密切相關。
以上述汽車集團為例。只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集團、SAIC自主品牌(名爵和榮威)和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和寶駿)是其四大產品陣營。僅上汽大眾在安亭基地就有三個生產工廠,年產能80萬輛。今年投產的MEB純電動生產工廠年產量高達30萬輛。
加上寧波基地70萬輛/年,長沙和儀征基地30萬輛/年左右,南京36萬輛/年等。,年產能超過200萬輛甚至接近300萬輛,預計在未來市場恢復正常運行后短時間內恢復;上汽通用在浦東、上海、煙臺、山東、沈陽、遼寧、武漢(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湖北等地設有生產基地,總產能超過200萬輛。上汽通用MG和榮威合計年產能約80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年產能約300萬輛。
高產能廠商意味著每個子型號都有很高的供應量。疫情過后的市場反彈期,預計市場的盈利空間會更大。畢竟他們控制下有很多經銷商需要回籠資金,利用終端盈利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措施。
小幅下跌或保持穩定:日語
日系品牌的價格在平時會比較堅挺,尤其是熱銷車型,比如豐田凱美瑞(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漢蘭達(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本田冠道(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雅閣(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這些車型即使有優惠,優惠幅度也沒有大眾頻繁砍兩三萬來得可觀。
其實這是受限于他們的產能。以廣汽豐田為例。2020年,新的新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將正式投產(一期),年產能40萬輛(二期2022年投產)。但加上之前的三條生產線,年總產能只有100萬輛。雖然百萬輛的產能已經不小了,但是和通用、大眾比起來,還是很難比的。 因此,雖然疫情已經過去,但在產業恢復期,產能普遍較低的日系品牌價格預計變化不大,只是因為市場需求,部分車型進行了利潤調整。畢竟疫情過后,購車需求迎來了一波上漲。 漲價:進口車型 新冠肺炎被認定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它對國際貿易有負面影響。雖然沒有哪個國家宣布明面封鎖中國國際貿易,但成本上升是必然的,對貿易成本影響較大的純進口車型市場可能看漲。 總體下跌,不排除局部上漲的可能。這句話看似廢話,但事實就是如此。雖然所有的車都一樣,但是決定車價的因素除了市場的供求關系之外,還有品牌、產能、區域,甚至政策等等很多維度的影響。 下一個:汽車賣得太便宜摧毀了這個國家的汽車工業。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