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補貼頻調給電動車安全埋隱患
新能源汽車火災事件頻發,引起了行業的關注和反思。9月20日,在2018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在致辭中表示,產品質量問題是近期新能源汽車大火的主要原因,企業過度追求補貼技術指標導致技術驗證不足、工程解決方案不成熟,為產品質量埋下了巨大隱患。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
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長期以來是由補貼政策驅動的。隨著補貼政策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斷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指數大幅提升。根據中國國家汽車中心的統計,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已經從2010年的80Wh/kg提高到150Wh/kg以上。
根據早前發布的《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1年動力電池比能達到300Wh/kg以上,力爭達到350Wh/kg,系統比能達到260Wh/kg,成本低于1元/Wh。高認為,此前設定的技術指標過高,不應該強制執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應符合政策發展規律,對提高能源密度的要求不宜過快或過頻。
此外,高也認為,頻繁調整補貼政策不利于產品質量驗證。“補貼政策逐年變化,與產品開發周期不匹配”。動力電池材料的改進開發周期一般為24-28個月,其中材料開發8個月,測試驗證10個月,單品認證3個月,實車驗證5個月。一些企業盲目追求高比能以獲得補貼,縮短檢測驗證時間。
隨著2021年即將進入最后一個季度,2021年補貼政策的調整方案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按照此前的計劃,到2021年底,補貼將完全退出市場,補貼金額進一步下調幾乎沒有懸念。業內普遍認為會下降30%左右。
但由于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頻發,動力電池相關技術指標是否調整或將調整存在不確定性。BIC電池總裁謝國麟告訴編輯,安全評估已成為2021年補貼政策討論的方向,能源密度和價格指標將在安全評估后排名,企業將更加關注電動汽車的安全。
高認為,將補貼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掛鉤沒有問題,但要符合技術的客觀發展規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要穩。他還建議盡快出臺電動車、電動車黑匣子、電池包消防安全接口的年度安全檢查規范。保障動力電池技術安全,保持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新款沃爾沃XC60官圖發布 搭載更大尺寸的車機中控屏
- 2小米YU7新雙電機四驅版車型曝光 系統綜合功率370千瓦
- 3上汽奧迪A5L申報圖曝光 軸距2922mm 搭載2.0T發動機
- 4方程豹豹5智駕版申報圖曝光 有望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3.0
- 5搭雷神EM-P超級電混 配高階智駕 吉利銀河星耀8申報圖曝光
- 6零跑B10內飾官圖發布 副駕配拓展接口
- 2小米YU7新雙電機四驅版車型曝光 系統綜合功率37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