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在京上線
7月30日,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在北京召開“2021中國汽車異味研究報告階段性研究成果分享會”。來自行業組織、汽車企業、科研機構和新聞媒體的與會者見證了汽車氣味階段性研究成果的發布。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環保需求的不斷增加,車內健康已逐漸覆蓋空空氣質量、顆粒物過濾、噪聲、禁用物質、電磁輻射、微生物、抗過敏等領域。其中,車內異味是消費者對車輛健康環保質量的第一印象,已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但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季節因素、供貨周期、倉儲條件等問題,部分企業量產車型的異味表現比R&D或管控對象差,長期來看會降低消費者信任度,影響企業品牌形象。此外,在技術層面,由于汽車異味問題的復雜性,汽車企業在異味控制方面還存在技術難題,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
在市場調研部分,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復的平臺調研結果,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共受理汽車異味投訴27728件。汽車品牌投訴方面,涉及自主、合資、進口品牌;在車主信息投訴方面,男性車主占90%以上;從投訴業主所在地區來看,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蘇、山東三省,占全國投訴量的30%以上。
數據分析部分,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現代伊蘭特(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本田思域(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大眾帕薩特(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榮威RX5 MAX、MG EZS、比亞迪宋Pro、三菱Ould、寶馬、特斯拉Model Y(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奔馳GLC(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十款車型的氣味數據采集,并對采集到的車型進行了近兩年的整體氣味結果分析和典型車型的性能分析。
在整體車輛氣味結果分析中,鎖定的高危氣味物質主要為芳香烴、醛類、酯類、醇類等物質;常溫檢測下,32%的車輛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超過5個;高溫測試下,36%車型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超過14種。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車型在減少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降低客觀氣味強度、改善氣味種類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
在典型車型性能分析方面,綜合考慮車輛銷量和異味投訴情況,考慮到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和中高端車的高度關注,選取了十款車型進行深入的性能分析,為行業企業在車輛異味治理過程中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思路和方法。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汽車異味是影響消費者購車的重要因素,汽車企業應持續關注。行業內8種VOCs合規情況不容樂觀,汽車企業應繼續加強車內空氣體的質量控制,確保產品合規;行業內車輛異味的表現水平還有提升的空間空,部分車型是消費者極度反感的類型,比如油漆味,容易引發異味投訴,應重點控制。
下一步,中國消費者協會將會同中汽數據等行業組織、醫療機構和汽車相關企業,繼續深入開展車內空氣體質量技術研究工作,定期發布相關研究成果,幫助汽車企業完善車內氣味控制技術,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為實現汽車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