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菱汽車發布公告,宣布終止與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資合作,并停止其在該公司的發動機業務運營。這一決定基于對中國汽車產業快速向電動化轉型的戰略評估。

三菱汽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迅速轉向電動汽車,是其重新評估在華戰略并作出終止決定的關鍵因素。據了解,三菱汽車于上世紀7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發動機業務是其早期本土化的重要部分,主要通過沈陽航天三菱和東安三菱兩家合資公司。

沈陽航天三菱成立于1997年,曾是中國自主品牌重要的發動機供應商,高峰期產品在國產車型中占據顯著份額(如吉利、長城等品牌曾采用),累計產量可觀(2017年第500萬臺下線,當年銷量80萬臺)。
而深究三菱退出的原因。大頭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對傳統燃油發動機需求減弱;其二是自主品牌在發動機技術研發上取得進展;其三則是三菱發動機產品迭代相對緩慢,市場競爭力下降。

較早之前前,三菱在華整車合資企業廣汽三菱也因銷量持續下滑,已于2023年終止生產,工廠轉由廣汽埃安使用。

大頭觀點
總的來說,大頭覺得,對于三菱汽車,特別是其發動機業務,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早期扮演了重要的技術供應角色,對部分自主品牌的成長提供了支持。然而,面對中國汽車產業迅猛的電動化轉型和本土企業技術實力的快速提升,三菱在燃油動力領域的傳統優勢逐漸減弱,產品迭代和市場響應未能跟上變革步伐。
其全面退出中國生產領域,是市場競爭和產業轉型雙重作用下的結果,也反映了當前傳統國際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浪潮中面臨的普遍挑戰。這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的一個轉變,本土力量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已占據主導。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