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一組對新能源車主而言十分值得關注的最新數據,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已達98.4%,累計建成充電停車位6.2萬個。這組數字它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邁上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臺階。

如今,新能源車保有量正逐年增加,高速服務區的充電需求自然也越來越高,充電樁作為高速公路上的基礎配套設施,自然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長久以來,影響消費者長途出行信心的“里程焦慮”頑疾,必然會阻礙電動車推廣與普及,在高速公路這一最為關鍵的使用場景中,“里程焦慮”問題正被一張日益精密、廣泛覆蓋的充電網絡系統性地化解與擊破。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高速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達98.4%,將帶來的是一場出行習慣的革命。車主駕駛電動車進行跨省甚至跨區域的長途旅行,終于可以徹底擺脫對每一公里剩余電量的過度焦慮和精打細算。隨著快充技術的發展,充電的便利性與可獲得性,開始趨近于傳統燃油車成熟的加油體驗。電動車由此真正掙脫了“僅限城市短途代步”的固有標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實質性的長途出行自由。
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基礎設施保障,直接而有力地轉化為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和市場信任,那些曾經因為擔憂“半路趴窩”、找不到充電點而徘徊猶豫的潛在購車者,其決策天平正因這張不斷加密、持續完善的基礎設施大網而顯著傾斜。
高速公路充電網絡的快速鋪開,更是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它構成了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的核心基礎,也是打造綠色低碳現代交通體系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98.4%的高覆蓋率,有力證明了國家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落實產業規劃和配套政策方面卓有成效。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這個亮眼數字并非終點,而是新一輪攻堅戰的起點。

目前雖然逐步解決充電樁有和無的問題,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到來。每逢節假日,熱門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前總會大排長龍,動輒等待數小時,仍然暴露出當前服務服務區充電樁不足、充電速度慢的問題。在車流量大的重點區域,普及大功率快充和超充技術勢在必行,只有解決這兩大痛點,充電半小時排隊數小時的情況將成為歷史。
同時,數以萬計已建成的充電樁設施也需要持續維護,保障設備正常運轉。過去不少用戶因充電樁故障而無法充電,從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何提高故障響應速度,成為充電樁服務運營企業急需改善的問題。
至于剩下的1.6%未覆蓋服務區,也是真正的難題,它們大多位于青藏高原,偏遠山區等條件艱苦地區。這些地方地形復雜,電網薄弱,車流稀少,導致建設成本極高,施工難度極大,后期運維困難。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出臺專項扶持政策,例如基建補貼,用地支持。同時需要技術創新,推廣光儲充微電網方案,或采用移動充電車等靈活方式。只有啃下這些硬骨頭,才能讓綠色出行覆蓋全國每個角落。

汽車網評:充電設施98.4%的覆蓋率,確實是值得肯定的重大成就,但它只是新篇章的序曲而非終章。未來充電網絡的競爭核心必將從追求覆蓋的“廣度”和“規模”,轉向用戶體驗的“深度”和“品質”。唯有在堅定補足最后覆蓋短板的同時,集中資源全力提升單站服務容量、充電技術速度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運維質量,才能真正將“里程焦慮”掃進歷史的故紙堆,充分釋放新能源汽車長途出行的全部市場潛力與社會價值,并為中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競技場上保持并擴大領跑優勢,奠定最為堅實、以用戶滿意為根基的競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