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產宣布將追浜工廠的整車生產轉移至九州工廠時,業界目光更多聚焦于日本本土的產能收縮,卻忽略了這場全球布局調整中更關鍵的變量 —— 中國正在以生產與出口雙中心的姿態,重塑日產的全球化版圖。?

追浜工廠的整合計劃,本質是日產全球資源的一次重新分配。按照官方規劃,到 2027 年完成轉移后,日本本土產能將更聚焦核心車型,而釋放出的全球化制造需求,正由中國生產基地接棒。這種 “日本精簡、中國強化” 的布局,讓日產在保持 100% 產能利用率的同時,找到了更具彈性的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生產方面,日產在華擁有完善的生產基地和產業鏈體系。東風日產等合資企業具備強大的制造能力,能夠高效生產涵蓋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等多種類型的產品,且產品質量達到全球統一標準。依托中國成熟的供應鏈,日產在華生產的車型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具備了走向全球的品質基礎。
出口方面,日產在華打造的新能源車型正加速 “出海”。以上海車展發布的 Frontier Pro PHEV 和 N7 為例,這兩款以中國為首發陣地的全球戰略車型,將依托日產全球經銷商網絡,在一年內走向世界。這意味著中國不再只是日產產品的消費地,更成為了向全球輸出優質產品的出口基地。

中國 “生產和出口雙中心” 地位的確立,是日產對中國市場和產業優勢的高度認可,也體現了其全球化戰略的深度調整。這一布局不僅能降低日產的全球生產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還能讓其更快速地響應全球不同市場的需求,為日產的全球復興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