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5水陸空極限試煉見真章#工信部突然鼓勵燃油車!釋放3大信號,你的車選對了嗎?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這幾年新能源車賣得特別火,好多人說燃油車要被淘汰了。可工信部去年底說了句話,給燃油車吃了顆定心丸:咱們會大力發展新能源車,但也會同步提升內燃機技術。這話意思很明白:燃油車不會一下子消失,以后會和新能源車一起存在。
2025 年 5 月,國內燃油車銷量逆勢反彈,當月傳統燃油乘用車賣出 85.4 萬輛,環比增長 2.2%。這可不是一時的熱鬧,全國 3.5 億輛汽車里,燃油車占比超過 90%,龐大的存量市場擺在眼前,誰能說淘汰就淘汰?

工信部這么說,是有道理的。新能源車是未來趨勢,零排放、噪音小、還智能,符合全球環保大方向。咱們要想在汽車行業超車,發展新能源車是關鍵。但現在路上跑的燃油車還很多,一輛車能用 10 到 15 年呢。就算新能源車賣得再好,這些燃油車也得用夠年頭。要是硬把燃油車淘汰了,不光浪費資源,還會影響汽車產業鏈,好多人可能會丟工作,這可不行。
而且燃油車背后的產業鏈更是牽扯甚廣。2.5 萬家企業、650 萬就業人口都指著這行吃飯,2024 年還創造了 4.2 萬億元產值。要是一股腦兒強制轉型,多少家庭的收入來源都得斷了。國家調整政策,說到底是給實體經濟留出轉型的緩沖時間不能讓大伙沒了生計。
再說燃油車技術還在進步呢。現在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這些技術一用,燃油車更省油、動力也更強。有些小排量渦輪車,油耗都快趕上混動車了。還有混動技術,把發動機和電動機結合起來,既有燃油車的續航,又能省油。

雖說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已經沖到 52.9%,可實實在在的難題也不少。續航問題最讓人頭疼:跑長途燃油車不用找充電樁,心里更踏實。喜歡動力強的人,也更愿意選燃油車。北方冬天60% 的消費者寧可選擇燃油車。農村地區充電樁覆蓋率還不到 30%,想充電都沒地兒去。維修成本更是高…

再看燃油車加油 5 分鐘就能繼續趕路,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維修店,二手車也相對保值。老百姓過日子講究實在,用腳投票的結果政策也得考慮進去。
國家調整政策背后有三層深層考量。首先是能源安全,我國電網負荷分布不均,西北、東北部分地區負荷超過 90%,燃油車加油方便的優勢,對偏遠地區和長途運輸來說必不可少。其次燃油車技術也在進步,長安藍鯨發動機熱效率達到 44.5%,中石化低碳汽油減排 18.3% 早就不是印象中的 “油老虎”,節能減排潛力不小。最后是國際市場2024 年中國汽車出口 431 萬輛,其中 80% 是燃油車,歐美、非洲等地燃油車依舊是市場主流,放棄燃油車市場等于斷了汽車出口的重要道路。
車企們敏銳察覺到風向,紛紛調整戰略。自主品牌開啟雙線作戰,
長城重新啟動 5 款燃油車研發,比亞迪大力擴充插混產品線;合資品牌也不甘示弱,奔馳、寶馬給燃油車裝上激光雷達,東風日產和 Momenta 合作開發高階智能駕駛。現在的燃油車不再是簡單的代步工具 智能座艙、科技配置一點不比電車差。

其實國家鼓勵燃油車 并不是否定新能源發展,而是希望兩條腿走路。往后十年,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并存才是常態。北方寒冷地區適合開燃油車,城市里日常通勤用電車就行,跑長途混動車型更合適。買車這事 按需選擇、理性消費才是王道。
所以啊,工信部的話讓燃油車市場穩了下來。新能源車發展是趨勢,但燃油車靠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還會存在很久。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會一起發展,共同把汽車產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