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內飾
H2在馬力部分領先H1達130匹之多,不過在進行越野活動時,較重視的扭力部分卻落后H16公斤米左右,幸好車重降至2909公斤(H1四門旅行車款為3247公斤),彌補了此部分的小小不足。
不過,H1在四輪傳動軸連接圈胎之處,還配置了特殊齒輪轂裝置,由于傳動軸接點位于齒輪轂上方,使車身離地凈高達40.6公分,幾乎是一般SUV的兩倍,而齒輪轂內1.92:1的齒比設定,也讓扭力輸出再增加將近一倍,性能強悍可見一般,只可惜此特殊設計未能延續到H2身上。
懸吊設計各有長處 舒適表現舊不如新
為提升舒適性能表現,H2采用前雙A臂、及一般SUV慣用的后五連桿結構,H1則為前后雙A臂設計。五連桿結構具有剛性強、伸縮行程長等特點,且當懸吊拉伸至極限之前,后兩輪仍可與地面保持平行狀態,因此可避免越野時抬腳的情況發生,再配合四輪驅動系統等輔助,單就懸吊結構而言,越野性能同樣優異。
操控靈活、車輪接地面積大,是雙A臂懸吊系統的優點,不過因結構體積較大、伸縮行程較短,通常不為SUV車款所選用。H1之所以能采用前后雙A臂設計,全因車身離地凈高、車寬、輪距、與軸距,遠超過一般SUV車款。
H2電子系統先進 H1機械式設計耐用度佳

新舊車型均采全時四輪驅動設計,只是H1車型較為老舊,故加力箱仍為傳統機械式設計,須將排檔桿前后推拉才可切換檔位;不過,機械式故障少、耐用度高的優點,仍為越野玩家所喜愛及信賴。
另外,藉由TT4(Torqtrac 4)循跡防滑系統的偵測,當單邊車輪打滑時,系統將自動以煞車箝制空轉輪,使差速器可重新分配扭力給其它仍具循跡性的車輪,配合Torsen Ⅲ限滑扭力偏壓差速器、與兩段變速加力齒輪設計,提供H1融合機械與電子式的強悍系統性能。
H2既然走高級路線,四輪驅動系統必然要增加電子控制功能,方能襯托出整體高級感。的確,H2已舍棄 H1機械拉柄式切換設計,進化為以四顆加力檔電子控制按鍵,即可切換“4 HI open”四輪高速模式、“ 4 HI Locked”四輪高連鎖定模式、“4 LOLocked”四輪低速鎖定、“4LO+Rear Differential Lock-cd”四輪低速鎖定+后輪差速器銷定,加上能控制單一車輪轉速的“TC2”系統,可與4 HI LO-cked、 4 LO Locked、 4 LO+Rear Differential Locked檔位結合使用,讓H2共擁有7種不同駕駛模式,系統性能并不輸給傳統設計。
軍用設計影響舒適性 穿越能力則相形僵異
H1之所以看起來低扁,是因原廠刻意將車身壓低、并將前后座椅分置于引擎與傳動系統兩側,這也是H1車艙左右座位之間,為何有塊連接到后座的巨大‘中央扶手’的原因。而H2的設計手法則比照一般SUV車款,車殼與座艙建筑在車梁之上,因此內部空間寬敞,甚至可提供7人乘坐其中。H1純軍用導向的設計,著實影響了車艙空間及舒適性,不過拜車體重心低及超長輪距、軸距所賜,進行越野攀爬時車身十分平穩,發生翻覆的機率也低;反觀H2車身設計與一般SUV車款相仿,行駛穩定度的表現可能不如前款。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