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最終戰一觸即發 會是誰的滑鐵盧?
作者:騷男 標簽:共享單車 摩拜 ofo 2017-10-18 15:26:30
進入2017年,共享單車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從之前的紅黃之爭到現在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喂喂喂哪有那么多!)也不到半年。隨著更多玩家進入,以及每一家以走量為盡快占領市場的策略,單車已經不像一開始那樣一車難求了。
在此之前我們也評測了幾臺共享單車:
而現在,它們發展得怎樣了呢?
共享單車在中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政府主導的城市公共單車租賃,單車基本都是有樁單車。(2007-2010)
2、政府與傳統單車企業合作,以永安為代表的企業開始介入。企業自己有生產線,但是模式仍舊為有樁單車。(2010-2014)
3、隨著2014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端支付的普及,以摩拜、ofo為代表的互聯網共享單車開始出現。這些平臺自己設計單車,外包給傳統單車企業生產。模式由有樁轉變為無樁,取車和還車更加便捷。
另外從比達網《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中我們能知道:
·2015年共享單車用戶規模為245萬人;
·2016年用戶達到了1886.4萬人;
·2017預測用戶規模將為4965萬人;
·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將在2019年突破一億。
這可是一塊大蛋糕!
而從比達咨詢的大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ofo和摩拜處于第一梯隊。
ofo在去年下半年布局了多個二線重點城市,這使得它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優勢。而摩拜在今年逐漸開始入駐二線城市。不過,其它城市我們不清楚,摩拜在入駐汕頭時所使用的車型為摩拜一代,也就是那臺25kg重的車,并且開頭序號為020。這是否能看作是摩拜將一線城市的一代車型逐漸淘汰到二線城市呢?畢竟目前大街上所能看到的閑置共享單車中,摩拜一代占了不小的比例。這主要是因為其25kg的重量讓很多人都對它望而卻步。
共享單車目前的格局,是否讓你似曾相識?
同樣是為了解決出行方式,同樣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同樣是打著“共享出行”的旗號。
拋去外來的Uber不談,當年的滴滴和快的在打車領域的戰爭也是如此。
從一開始的百花齊放,滴滴、快的、神州、易道等等各家都從不同的地區和模式來切入,探索著可行的道路;到中間滴滴和快的率先掌握相對較為成功的模式,拿到大筆的融資后大打價格戰,快速占領了大片市場,甩了第二梯隊幾個身位;再到后來滴滴和快的快速兼并其它競爭對手,最后形成兩極對立開啟補貼大戰,微信端加入滴滴入口,快的則抱著阿里大腿。從根本上講,燒錢的目的就在于看誰最先撐不住,而留下的那個就將獲得全部的市場。
最后的結果也都知道了,滴滴兼并快的,成為國內打車市場的“獨角獸”。
看看現在的共享單車市場,摩拜和ofo同樣是兩極對立,小鳴、小藍等第二梯隊的量級早已不是他們的對手。而在目前兩強的模式都較為成熟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也是開始玩價格戰。而單車使用的價格低廉,除了各種優惠券外能做的也就是免費騎車了。看看最近摩拜和ofo的動作吧。
與此同時,在2月23日,微信正式開啟“微信掃一掃騎走單車,摩拜率先接入小程序新能力”。新用戶用微信掃一掃來掃描摩拜單車上的二維碼,頁面直接跳轉到摩拜小程序,接下來就是注冊、交押金、用車,連摩拜app都不用下載。
摩拜此舉的目的很明顯:借助微信龐大的用戶群來繼續擴張,把賬面做得更漂亮。
然而這樣摩拜也將丟棄自己的app,將自己的用戶交給騰訊。
而ofo則更加明確,經過幾輪的融資后,ofo創始團隊的持股比例已經低于30%,而這里面,滴滴以及滴滴背后的資本占了絕大多數。以ofo在3月1日公布的D輪4.5億美元融資為例:
·領投方DST參與滴滴7億美金融資;
·ofo老股東經緯中國參與快的投資,滴滴快的合并后已進入滴滴董事會;
·Coatue基金參與滴滴快的合并后30億美金融資;
·中信產業基金為滴滴C輪領投方;
這也意味著滴滴將成為ofo的實際操盤者。
畢竟滴滴在目前由于補貼力度的大幅度降低以及打車新政的束縛,目前甚至在持續虧損階段。在這么一個大環境下,滴滴需要這么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甚至可以說,在打車市場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今年的ofo將會成為滴滴一枚極其重要的棋子。
摩拜投靠微信,ofo抱滴滴大腿。隨著形勢的逐漸明朗,假如摩拜真的憑借微信入口端獲取了大量用戶,那么滴滴將不排除會在app中加入ofo的入口的可能性。兩強之間的對決,將會是今年互聯網業界最大的看點。
共享單車的最終一戰一觸即發。
別忘了,滴滴的大股東中,就有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