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充電成本角度看,電車慢充好還是快充好?
從充電成本角度看,慢充相對更具優(yōu)勢。這主要是因為快充樁電價通常高于慢充樁,比如某些地區(qū)快充樁每千瓦時 1.5 元,慢充樁每千瓦時 0.8 元 。而且快充功率大,易出現(xiàn)熱量損失,充電效率較低,長期下來成本更高。在實際案例中,同樣的用電量,慢充費用明顯低于快充。因此綜合考量,在不急需用電時,慢充是降低充電成本的較好選擇。
除了上述提到的電價和充電效率因素外,不同車型的電池容量差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快充和慢充成本對比。比如某款24千瓦時電池的電車,慢充大概需28到30度電,按家里0.6元一度算,費用約16.8到18元;快充要32到35度電,按1.5元一度,費用約48到52.5元,快充比慢充高不少。由此可見,大容量電池車型在充電時,快充和慢充的成本差距可能更大,慢充在成本控制上優(yōu)勢更為凸顯。
另外,充電頻率對成本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假設(shè)一位車主每天都需要充電,以一個月30天為周期計算。若選擇快充,按照上述提到的單次快充費用,一個月下來費用頗為可觀;而選擇慢充,費用則會少很多。長此以往,慢充在成本節(jié)省上的效果就會十分顯著。
此外,居民與非居民用戶的身份也影響著充電成本。居民家庭住宅及執(zhí)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中的充換電設(shè)施,可執(zhí)行居民合表電價,還能選擇電度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比如在山東地區(qū),深谷時段電價每千瓦時0.222元,高峰時段為0.585元。若在低谷時段進(jìn)行慢充,成本自然就更低了。
綜上所述,從充電成本角度而言,慢充憑借較低的電價、較高的充電效率、對不同電池容量車型成本控制的優(yōu)勢,以及在充電頻率和特定電價政策下展現(xiàn)出的經(jīng)濟性,確實比快充更具性價比。不過,快充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比如在緊急需要補充電量的場景下。車主可根據(jù)自身實際需求和使用場景,靈活選擇充電方式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