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車型原廠配備汽車 360 全景?

配備原廠 360 全景的車型眾多,涵蓋豪華、國產、中級等不同類型,如寶馬 X6、英菲尼迪 EX35、納智捷大 7、比亞迪 S6、博瑞、啟辰 T70 等。這些車型通過在汽車周圍安裝 4 個廣角攝像頭,將采集的多路視頻影像處理成車輛周邊 360 度的俯視圖,在中控臺屏幕顯示。如此一來,駕駛員能了解車輛周邊視線盲區,在泊車等場景中更安全、便利。

在豪華車型領域,寶馬X6憑借其卓越的科技配置,將360全景影像融入其中。當你操控著這臺豪華座駕穿梭于繁華都市的狹窄街道或者在擁擠的停車場中尋找車位時,360全景影像就如同你的貼心助手,通過中控臺屏幕清晰地為你展示車輛四周的實時畫面,讓你輕松應對各種復雜路況和停車難題。英菲尼迪EX35也不甘示弱,以其細膩的成像效果和精準的畫面拼接,為駕駛者提供了全面且直觀的車輛周邊視野,無論是日常出行還是特殊駕駛場景,都能讓你信心滿滿地掌控車輛。

國產車型中,納智捷大7和比亞迪S6早早地意識到360全景影像對于提升駕駛體驗和安全性的重要性。納智捷大7的360全景影像系統,讓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仿佛擁有“上帝視角”,對車輛周圍的一切狀況都了如指掌,無論是在小區內狹窄的道路上行駛,還是在路邊側方停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比亞迪S6同樣出色,通過該系統為駕駛者有效消除視覺盲區,在面對復雜的城市交通時,也能為行車安全增添一份可靠保障。

中級車型的代表有博瑞、啟辰T70、瑞虎5、東南DX7、WEY VV6以及本田CR-V等。博瑞以其優雅大氣的外觀和豐富的科技配置受到消費者喜愛,其中360全景影像系統更是錦上添花。在駕駛博瑞時,借助這一系統,你能精準判斷車輛與周圍障礙物的距離,輕松完成倒車入庫等操作。啟辰T70的360全景影像功能,使駕駛員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清晰了解車輛周邊狀況,讓駕駛變得更加從容不迫。瑞虎5通過該系統,為駕駛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視野支持,無論是在崎嶇的山路還是擁擠的市區,都能助力安全駕駛。東南DX7的360全景影像,以清晰的畫面和穩定的性能,讓駕駛員實時掌握車輛四周動態,為出行保駕護航。WEY VV6的360全景影像系統則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科技感和安全性,為駕駛者提供更加細致入微的視野服務。本田CR-V作為一款經典的中級SUV,其360全景影像系統同樣表現出色,幫助駕駛者在不同場景下更好地操控車輛。

此外,15萬左右的車型也有不少配備了原廠360全景。比如奔騰B70這款轎車,它為消費者在有限的預算內提供了更高級的安全配置體驗。還有豐田鋒蘭達頂配2.0L CVT豪華PLUS版、福特領裕以及現代ix35新款等合資車,也都搭載了這一實用的配置。豐田鋒蘭達通過360度全景影像,讓駕駛者在停車時更加精準地把握位置;福特領裕憑借豐富的配置,其中360度全景影像為駕乘者的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心;現代ix35新款的360度全景影像等配置,也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綜合競爭力。國產車型哈弗大狗、長安UNI-T、廣汽影酷等同樣配備了原廠360全景,哈弗大狗在越野或城市駕駛中,360全景影像能幫助駕駛者更好地應對各種路況;長安UNI-T憑借獨特外觀和這一實用配置,為駕駛者帶來更便捷的駕駛感受;廣汽影酷的360全景影像,也為其科技感十足的車型特色增色不少 。

總之,如今眾多不同類型和價位的車型都配備了原廠360全景影像。這一配置已逐漸成為提升駕駛安全性與便利性的重要因素,無論你是追求豪華品質,還是注重性價比,都能找到配備該功能的心儀車型,為你的駕駛之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與支持。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邁騰
邁騰
17.49-24.69萬
獲取底價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智駕最厲害的車的智駕功能升級方式多樣。一方面可通過OTA升級,如比亞迪悄悄為車主推送車機系統升級,重點提升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其天神之眼 - B輔助駕駛功能通過OTA讓車型實現高速收費站全場景無干預通行。另一方面,硬件提升也是途徑,像小鵬G7
根據是否全國開通城市NOA、是否端到端的智駕算法、有無無圖智駕的能力等標準,鴻蒙智行、小鵬、比亞迪、理想、智己等可算作智駕系統第一梯隊。這些品牌在智能駕駛領域各有優勢,比如比亞迪技術團隊強大、數據優勢明顯且整車智能化提升快;小鵬的“XPIL
九號電動車智駕相比其他品牌同類功能優勢明顯。它的智駕系統極大優化操作,像九號電動 Cz 90 的 RideyFUN AIR 智駕系統,能在智慧大屏上切歌、導航,來電提醒清晰,還提供多種解鎖模式,滿足各類需求。九號電動獵戶座 Dz110P 的
比亞迪海豹 650 智駕版官方 CLTC 純電續航里程為 650 公里,實際續航會因多種因素而有所不同。駕駛習慣上,急加速急剎車會增加電耗;路況方面,擁堵路段和頻繁爬坡也會讓電量消耗更快;車輛負載過重、長時間使用空調等,同樣會影響續航表現。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