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與設計:外觀設計被普遍認為是“移動網紅打卡點”,溜背轎跑造型、無框車門與保時捷同款淚眼燈組合,帶來高辨識度和視覺沖擊力,實測風阻系數僅0.195Cd,網友形容“停在商場門口就能引發圍觀”。
動力與性能:Max版雙電機四驅車型百公里加速2.78秒,極速265km/h,被評價為“200萬內燃油車難以匹敵”,實測高速超車輕松。后驅版日常通勤動力充沛,適合溫和駕駛用戶。
智能配置:搭載驍龍8295芯片的16.1英寸3K中控屏操作流暢,支持MIUI車機系統與米家生態聯動(如遠程控制智能家居),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響應精準,智能泊車等功能實用性強。
續航與充電:標準版CLTC續航700km,實測城市工況可達600km(高速工況打8折),寧德時代電池版本在南方表現穩定;Max版15分鐘快充補能510km,跨省出行無需里程焦慮。
空間體驗:溜背設計導致后排頭部空間局促(身高1.8米以上乘客有明顯壓迫感),但座椅填充厚實且標配后排加熱,彌補部分舒適性;儲物空間(前備箱105L+后備箱517L)優于競品。
細節與品控:用戶反饋車門膠條對不齊、無線充電板發熱等小問題;車機系統偶發卡頓,需等待OTA優化。
質量爭議:不同榜單評價兩極分化:車質網2025年Q1排名第二(萬分之1.7投訴率),但中國汽車質量網同期評分墊底(部分投訴包含“誤踩油門”等主觀問題),需結合實際用車反饋理性看待。
駕駛適應性:Max版加速過猛易引發暈車感,新手需適應;運動模式懸掛偏硬,通過顛簸路段震感明顯。
總結:小米SU7憑借極致性能、智能化體驗和設計美學,成為20萬級純電市場的“卷王”,尤其吸引年輕用戶和科技愛好者。